深圳商报记者 邱清月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创新之城,45年来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来自全球的友人和客商。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深圳通过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场景覆盖和服务优化等多措并举,全力打造全域支付示范区,推动“卡、码、币、包”路路通,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支付基建全面升级,夯实便利化根基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外籍旅客马克在综合服务中心仅用几分钟就完成了外币兑换和移动支付绑定。“太方便了!工作人员用英语详细指导我绑定了我的卡,等一下我就要去试试手机扫码支付了。”马克兴奋地说。
聚焦“来深第一站”——机场、口岸、高铁站等交通枢纽,深圳已建设5个外籍人员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融合“支付+文旅+通信+交通+移民”,为外籍来华人员提供24小时综合服务。目前,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共有6家外币兑换点、8台支持外卡取现ATM机和3台数币硬钱包终端设备,外卡受理覆盖率达100%,数币受理覆盖率近90%,投放英文、日文、韩文、中文繁体版支付指南超10万份,累计接待外籍人员咨询超万次。
深圳在全国首创移动支付“外包内用”“外卡内绑”,让境外来深人员“不见外”。深圳超4.2万商户可刷外卡,“外包内用”“外卡内绑”合计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7倍、1.5倍;4030台ATM机支持外卡取现,1646个银行网点、36家兑换特许机构可兑换外币。
2025年1-6月,港人在深非现金支付交易5865.72万笔、70.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5%,深港“双向奔赴”加速形成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多元场景全覆盖,构建便利支付生态
“在收银台就直接拿到了退税,惊喜!”一名境外旅客在盐田区大梅沙8号仓奥特莱斯购物后,通过“即买即退”服务现场拿到了退税款。以购买5000元商品为例,按9%退税率计算,消费者可现场节省450元现金,实现“边买边省”的消费闭环。这就是日前深圳市在盐田区推出的首个离境退税购物“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业务。与传统离境退税需在口岸排队办理相比,新模式下消费者在店铺收银台付款后当场即可拿到退税款,大大提升了效率。
在交通出行领域,深圳推动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全面支持多元支付方式。例如创新数币硬钱包,充分融入已高度成熟的条码支付生态,大幅拓宽应用场景,并实现与主流外卡、香港“八达通”互联互通。
为解决“找零难”问题,深圳创新推出“零钱包”,在出租车驿站、充电站、交通枢纽出租车排队处等现金使用率较高场景,供个人、单位随时兑换,为来华支付提供多项选择。目前,深圳1800余个银行网点累计兑换零钱包超45万个。
创新跨境支付通,推动深港“双向奔赴”
今年6月,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这是内地与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又一项重要创新举措。两地居民只需在手机银行“跨境支付通”功能模块,输入电话号码或组合输入户名和收款账号便可进行跨境汇款,同时还可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到账币种为人民币或港币。
深圳还推出互联互通的微信香港钱包,并于2024年初获批将服务从线下扩展到线上,从大湾区推广至全国。2025年1-6月交易笔数、金额同比增长91.9%、64.9%。
下一篇:满城工行普惠贷款润泽造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