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到来,植得口腔医疗集团各院区迎来不少带孩子咨询牙齿矫正的家长,但仍有不少人对牙齿矫正时机、方法及影响仍存在认知误区。
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牙齿畸形发生率高达72%,其中乳牙反颌(俗称“地包天”)、牙齿拥挤等问题尤为普遍。然而,部分家长或认为“等孩子换完牙再矫正也不迟”,或担心“孩子太小无法配合治疗”,这些错误观念往往导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可能影响矫正效果甚至牙齿发育。对此,本期《都市大医生·口腔百科》大型科普栏目邀请到植得口腔儿牙学科总监张梦圆医生,为观众全面解读儿童牙齿矫正的关键时期与科学应对策略。
儿童牙齿矫正存在“黄金时期”?
张梦圆医生指出,儿童牙齿矫正确实存在三个关键的“黄金时期”,把握好这三个阶段,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牙齿排列问题,还能预防未来可能出现的颌骨发育异常。
乳牙期(3-5岁)
主要针对“地包天”等严重乳牙反颌问题进行早期干预。此时孩子的颌骨正处于发育初期,通过简单矫正器即可引导颌骨正常发育,纠正不良口腔习惯。
替牙期(6-12岁)
孩子牙齿开始替换,颌骨快速生长。如果发现牙齿拥挤、间隙过大、上下牙弓不对位等问题,应尽早进行干预,利用功能矫正器或活动矫正器引导牙齿正常萌出和排列,减少后期固定矫正的难度和时间。
恒牙早期(12-15岁)
此时恒牙基本替换完成,颌骨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是进行全面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机。此阶段牙齿移动速度快,矫正效果更理想。
错过黄金时期还能矫正吗?
“如果错过了黄金时期,孩子的矫正难度会增加吗?”这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对此,张梦圆医生表示,确实会有一定影响——错过黄金期后,颌骨发育趋于稳定,牙齿移动速度减缓,矫正时间可能延长;此外,一些原本可通过早期干预解决的问题,可能演变为需更复杂治疗甚至手术干预的严重情况。
但她也强调,即使错过了黄金时期,只要孩子有矫正需求,依然可以进行正畸治疗,只是需要医生制定更个性化、更系统的矫正方案,通过精准设计弥补时间带来的影响。
不同矫正方式如何选择?
家长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需要矫正?张梦圆建议从三方面观察:
一看牙齿排列是否整齐(如拥挤、重叠、扭转或间隙过大);
二看咬合是否正常(正常咬合应为上下牙自然对位,若出现“地包天”“龅牙”“开颌”则属异常);
三看口腔功能是否受影响(如咀嚼困难、发音不清、嘴唇无法自然闭合等)。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口腔机构检查评估。
目前常见的儿童牙齿矫正方式包括传统金属托槽矫正、功能矫治器、活动矫治器以及隐形矫正等。张梦圆医生建议家长根据以下因素进行选择:
牙齿畸形程度。如牙齿畸形较严重,需较大矫治力,传统金属托槽矫正更适合。
美观需求。如孩子对美观要求较高,可考虑隐形矫正,几乎隐形,不影响社交。
配合度。传统矫正需孩子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托槽脱落;隐形矫正则需孩子有较强自律性,按时佩戴和更换矫治器。
张梦圆医生提醒,牙齿矫正初期孩子可能会出现牙齿酸痛、咀嚼无力等不适,属于正常反应,通常在几天内缓解。家长可准备软食帮助孩子适应。矫正期间需特别注意口腔卫生,使用正畸牙刷、牙线、冲牙器等工具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龋齿和牙龈炎。同时,应避免吃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矫治器损坏或脱落。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联系医生处理。
张梦圆医生强调,正畸治疗是一项以健康为核心的医疗行为,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口腔卫生基础上,经过专业评估后制定系统治疗方案。矫正过程中,医患双方的信任和患者的积极配合至关重要。
口腔健康,全身健康!《都市大医生·口腔百科》是植得口腔医疗集团和河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倾力打造的大型精品口腔科普栏目,希望传递前沿的口腔疾病防治经验、口腔医疗新技术,解答民众日常最关心的牙齿问题。植得口腔作为河南本土的大型口腔医疗品牌,其强大的“好医生”团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中德技术合作基础,为《都市大医生·口腔百科》提供了坚实的专业支撑,植得将发挥“好医生在植得”的优势,精选30家院区骨干医师参与科普,力求通过科学、准确、实用的内容,培养“预防大于治疗”的意识,实现口腔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