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新闻里最魔幻的一幕,莫过于印度突然对中国“变脸”。先是印度学者在文章里直言“过去5年中印对抗是演给美国看的”,接着印度外长苏杰生时隔5年访华,态度180度大转弯,甚至公开支持“龙象共舞”的合作模式。要知道,就在几年前,中印还在边境剑拔弩张,印度高调配合美国遏制中国,如今却主动示好,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印度这次“投诚”看似突然,实则早有预兆。从美国的关税大棒到欧盟的制裁清单,印度的“亲美路线”彻底碰壁,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关键资源持有国,成了印度唯一的救命稻草。这场“变脸”大戏,既是印度对美依赖破灭后的无奈转向,也是其大国野心与现实困境碰撞的结果。
1.过去5年,印度在中美之间“左右横跳”
印度过去几年的对华政策,可以用“表演”二字概括。在美国的“印太战略”下,印度被捧成“制衡中国”的关键棋子,莫迪政府也乐得配合,在边境问题上频繁挑衅,甚至主动限制中资、禁用中国APP。印度学者直言不讳:“我们与中国对抗的成本很高,但为了让美国加大投入,必须演得逼真。”
特朗普(资料图)
但问题是,印度真的相信自己能靠“演戏”赢得美国的长期支持吗?显然没有。美国前几届政府确实给了一些甜头——军售、技术合作、国际舆论支持,但特朗普上台后,一切戛然而止。关税大棒直接砸向印度,欧盟也在俄罗斯能源问题上“翻脸”,印度这才发现,自己不过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消耗品”。
2.美国“翻脸”,印度“表演”崩盘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让印度彻底看清了现实。美国不仅威胁对印度征收26%的关税,还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否则免谈。更狠的是,欧盟直接把印度企业列入对俄制裁清单,印度加工转售俄罗斯石油的利润大幅缩水。
印度这才意识到,自己被美国当成了“工具人”。美国前几届政府给的好处,说收回就收回;所谓的“战略伙伴”,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时坦言:“中印作为两大文明古国,完全可以实现‘龙象共舞’。”这句话背后,是印度对美依赖破灭后的无奈转向。
3.印度“投诚”中国,现实利益驱动
印度突然对中国示好,说到底还是为了生存和发展。
(1)经济上,印度需要中国
印度制造业薄弱,产业链断裂,而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原材料到高端设备都能提供。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稀土等战略资源,印度电子、军工产业高度依赖。印度学者直言:“没有中国的合作,印度的制造业计划将胎死腹中。”
莫迪(资料图)
(2)外交上,印度需要中国
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机制中,印度长期被西方孤立。中国作为这些机制的核心成员国,能为印度争取更多话语权。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时,中方提出“龙象共舞”的合作模式,印度欣然接受,因为这符合其打破西方围堵的需求。
(3)战略上,印度需要调整
美国的“战略收缩”让印度明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被西方孤立后,主动向印度示好,但也推动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重启。印度意识到,与其继续当美国的“棋子”,不如在中印之间寻找平衡。
4.印度的“投诚”能信吗?
尽管印度释放了和解信号,但其外交传统中的“投机性”仍需警惕。
(1)学者“作秀”言论,政治博弈的工具
印度学者公开“过去对抗是演戏”的言论,本质是印度政府的“舆论铺垫”——先降低中国的戒备,再推动合作。这种操作符合印度“先制造矛盾、再推动和解”的外交套路。
莫迪(资料图)
(2)印度的“双重标准”仍存
印度虽宣称“不与中国为敌”,但在实际行动中仍保留对抗选项:限制中资进入敏感领域、在边境部署重兵、配合美国“印太战略”搞小圈子。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作风,是中印合作的长期障碍。
结语:印度“投诚”背后的算计
印度这次“变脸”,既是被美国逼出来的无奈选择,也是其大国野心与现实困境碰撞的结果。过去5年的对抗,是印度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表演”;如今的转向,则是印度在现实压力下寻找出路的必然。
但问题是,印度真的会放弃“投机”吗?恐怕未必。中印合作能否真正落地,取决于印度能否放下“左右横跳”的老毛病,以实际行动证明诚意。否则,“龙象共舞”终究只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真正的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