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7月25日,陕西吴起县受洪灾影响,县城北洛河边部分商铺进水。该县碧桂园翡翠公馆小区门口一家老凤祥门店内金银首饰被冲走。27日,该店负责人之一叶某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表示,现在店铺还不能正常营业,被洪水侵袭的店铺原本有20公斤黄金,现在已有19公斤被冲散找不到,预计损失超千万元。
视频截图
“洪水将金店黄金冲走”的消息在吴起县传开,不少居民来到金店附近试图寻找黄金。店里几名员工在店门口及附近淤泥里捡回约一公斤的金银首饰。另外,有居民捡到后交还给了店里。目前,当地警方已就此事介入调查,政府也在当地发起号召,如果有人捡到黄金,希望发扬拾金不昧的精神,主动归还店方。
视频截图
价值数千万的金银被洪水冲走,牵动了无数人的神经。灾后街头出现的“淘金热”,更是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明暗交织、法律与道德的边界,以及城市治理的复杂性。
当金店柜台中的黄金白银,被卷入洪流淤泥之下,有人将之视为“天降横财”,却忘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该拿”这一最为朴素的道理。很多人不顾危险,埋头在积水里寻宝,不仅对受灾商户而言是二次伤害,还容易引发人群聚集带来的安全隐患,给后续的清理和救援工作增添阻碍。
在金钱的诱惑下,一些人似乎忘却了对受灾者应有的同情与尊重。黄金有价,诚信无价。若任由“趁灾打劫”的侥幸心理蔓延,最终破坏的是整个社会的道德根基。
这些被洪水冲走的金子,如今成了检验人心的“试金石”。店家给出“归还者可得一半金价酬金”的承诺,政府发出“拾金不昧”的号召,都是在为这场意外设置止损点,亦是期望借助道德的感召力,减少商家的损失,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
那些主动归还黄金的市民值得点赞,他们用行动诠释了拾金不昧的传统美德,为灾难中瑟瑟发抖的人心注入了一股暖流。他们不仅为店家守住了黄金的价值,更为城市守住了精神价值。
但其他人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归还捡到的黄金不是道德选择题,而是一道法律必答题。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故意侵占可能构成侵占罪。洪水可以冲走黄金,但不能冲垮法治的堤坝。此时此刻,如何对待这些贵重物品,不仅是对个人道德和良知的一次叩问,更是对民众法治意识的一次检验。
每一次灾难来袭,都会折射出太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城市防洪体系是否足够坚韧?民众对于灾难预警是否足够重视?面对灾难应该如何止损挽损,“该不该归还黄金”本不应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更应追问的是,我们的防灾减灾体系还应如何改善,才能如何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避免更大的财产损失。毕竟,真正最宝贵的“黄金”,是一个社会面对突发状况的防范力,在灾难面前的凝聚力,以及对于规则和诚信的敬畏之心。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