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晚间,齐鲁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银行”,601665.SH)发布关于实施“齐鲁转债”赎回暨摘牌的第十六次提示性公告。
这意味着该行可转债的到期也日益临近,受去年至今股价持续攀升的影响、不少A股上市银行此前发行的可转债纷纷触发股价赎回条件。考虑到债转股极为明显的资本利得“溢价”,以及当前“存银行不如买银行”的赚取分红倾向,此前同业可转债持有者基本选择转债为股。
基础图表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故而,本次齐鲁银行的投资者可能大概率也将如此操作。据悉,“齐鲁转债”赎回登记日为8月13日,赎回价格为100.7068元/张,赎回款发放日8月14日,最后交易日8月8日,最后转股日8月13日。
机构之家注意到齐鲁银行近年来业绩颇佳,最新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也披露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76%、16.48%。尽管如此,但该行今年截至8月4日收盘的股价前复权涨幅为14.29%、甚至“跑输”了板块(880471)平均的16.37%,业绩同业领先、股价却相对滞后。
化债为股,银行减压契机
可转债,即在触发一定条件后可由债券转化为股票的特殊债券。而“齐鲁转债”此前曾设定:“如果本公司A股股票连续三十个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格不低于当期转股价格的130%(含130%),经相关监管部门批准(如需),本公司有权按照债券面值加当期应计利息的价格赎回全部或部分未转股的可转债”。
自从今年的6月3日至7月4 日期间,齐鲁银行股票已有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齐鲁转债”当期转股价格(自2025年6月12日起转股价格由5.14 元/股调整为5.00元/股)的130%(含),已触发了有条件赎回条款、故而该行依约定进行对应操作。
凡事很多都是周期的产物,此前若干年A股上市行普遍发行的可转债亦是如此。一方面外部周期转换、导致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调速换挡”,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相应加强了对于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管控。
据去年初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对银行资本的最新要求,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5%、一级资本充足率6%、资本充足率8%。同时,商业银行应当在前述的最低资本要求基础上计提储备资本。储备资本应为风险加权资产的2.5%、并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那么,在前述的基础上,商业银行的各级资本实际最低要求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7.5%、一级资本充足率8.5%、资本充足率10.5%。
可转债的发行,固然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但不容忽视的是此类债券规模较大、动则超过百级级别。
而本次的“齐鲁转债”于2022年11月29日公开发行、为期6年,尽管规模相对较小、但仍有80亿元之巨。作为对比,从2022年到2024年,齐鲁银行近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87亿元、42.34亿元和49.86亿元,可见偿付这笔“巨款”对于银行而言也并非易事。
那么,化债为股就是难得的契机。通过将可转债转换为股票、也即“债主”转换为了“股东”。齐鲁银行不但筹资80亿元夯实资本、增强了实力,而且转为股本后也免除了债务偿付的压力,反而能使自身的业务稳健致远。
股价表现,与业绩增速有所差距
齐鲁银行原名济南市商业银行,该行成立于1996年,是全国首批、山东省首家设立并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城商行。作为一家扎根于泰山之侧、总部设在山东省济南市的城商行,该行主要深耕山东当地区域,与青岛银行并峙于齐鲁大地。历经多年的发展该行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于2021年6月18日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少数几家在A股上市的北方城商行之一。
尽管略显低调,但齐鲁银行历年来的业绩增速还是颇为可观,在42家A股上市行中名列前茅。
一时的增长并不难得,难得的是持续的增长。从2021年至2025年1季度,该行的归母净利润始终保持两位数的增长。2024年17.77%的增速在42家A股上市行中排名第3位,今年1季度16.47%的增速则排名第2位。
而根据最新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该行实现营业收入67.82亿元、同比增速5.76%,实现归母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速16.48%,资产总额7513.05亿元、同比增速8.96%,不良贷款率1.09%、同比优化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343.24%、同比提高20.86个百分点。
基础图表来源:齐鲁银行半年度业绩快报。
正如巴菲特之师格雷厄姆所言,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则是称重机。但目前阶段,齐鲁银行的业绩似乎并未在股价中得到充分体现。
上半年度归母净利润增速同比高达16.48%,但齐鲁银行今年截至8月4日收盘的股价前复权涨幅为14.29%、甚至“跑输”了板块(880471)平均的16.37%,业绩同业领先、股价却相对滞后。
基础图表来源:鑫网通达信。
当然,这一反差既可能是齐鲁银行的业绩尚未在价格中得到完全体现、属于“价值洼地”的存在,也不排除市场中投资者对于该行的发展另有一种理性的预判,后续究竟如何演绎,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