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开盘,银行股再度大幅下挫,中信银行、成都银行一度跌超1%,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低开低走。
从2025年开年到7月10日,申万银行指数19.47%的年内涨幅位列31个申万一级行业之首,横跨A+H两地的银行AH指数(全)更是涨近29%。
然而7月10日至今,银行股高位调整。虽然期间也偶有反弹,但总体保持震荡下行,与持续新高的科技板块保持分化,也没有和“牛市旗手”券商并行上攻。
从持续领涨到逆势下跌,银行股真的不能买了吗?答案可能恰恰相反。
8月15日,平安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官网发布公告称,委托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邮储银行H股股票,并于8月8日达到邮储银行H股股本的1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平安人寿举牌。
历史信息显示,平安人寿今年特别爱买银行股,年内共 “举牌”8次买银行H股。其中招商银行H股举牌3次,邮储银行H股举牌3次,农业银行H股举牌2次。
关键这股“扫货”银行股的劲儿,不是平安人寿一家独有,其他保险公司也爱买银行股。比如新华保险、弘康人寿、民生人寿、瑞众人寿,今年也都已经举牌1-3次。
业内人士分析,保险公司这么喜欢举牌银行股,主要是因为上市银行通常股息率高、分红稳定。对追求长期稳定收益的保险公司来说,这就像找到了“现金奶牛”,既能定期拿分红,股价还有上涨的可能。
而同一个银行的股票,在香港上市的H股价格通常比在内地上市的A股要便宜(存在折价)。这意味着未来潜在的升值空间可能更大,所以更受青睐。这一点,可能也是银行AH上市以来持续跑赢中证银行的原因。
数据显示,银行AH(全)自2017年12月6日以来累计上涨90.10%,同区间中证银行全收益指数仅涨66.87%,两者相差超过23个百分点。
来源:Wind,2017.12.6-2025.8.15
此外,上周主力资金净流入的前五个行业,非银金融和银行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也可以看出资金正在低位布局银行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场整体上行期间,核心资产最为受益,而银行恰恰是核心资产的中坚代表。
截至8月15日,中证银行股息率仍达3.98%,银行AH股息率4.36%,远高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尽管估值修复后有所提升,银行AH指数最新PB也仅为0.73倍,仍处于历史低位。
数据显示,银行AH优选ETF(517900)跟踪银行AH,近期回调时一直在获资金“加仓”——上周累计“吸金”3281万,近10个交易日获得1.7亿的资金净流入,最近两个月更是获得约8.8亿的资金加仓。
因此,把握银行短期回调的“倒车接人”机会,或许才是正解——这也是险资和主力目前的操作。
作者:三好金融民工
风险提示:文中提及的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