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央行开展6000亿元MLF操作,规模创今年2月以来单月新高,且为连续第六个月“加量续作”。叠加月中逆回购投放,8月累计释放流动性6000亿,接近杭州市全年财政收入,引发市场高度关注。这一动作背后,究竟释放了哪些信号?对中长线布局又意味着什么?
MLF可理解为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中期资金。当前采用“数量固定、利率招标、多重价位”模式,银行自主报价获取资金,有助于降低整体融资成本,最终惠及实体经济。
央行此时大额投放主要基于三方面考量:其一,8月为政府债发行高峰,需流动性配合消化;其二,7月信贷罕见负增长,提前“补水”以托底信用扩张;其三,A股近期站上3800点,适时投放流动性可避免资金面骤然收紧引发市场波动。
MLF放量最直接的影响是银行体系流动性更充裕,房贷、消费贷等利率有望进一步下调。例如若房贷利率降低0.5%,300万贷款月供可省近千元,切实减轻居民负担。对企业端,融资门槛降低,尤其科技、绿色能源等政策支持领域,或迎来新一轮信贷支持。
对A股而言,此举无疑是“及时雨”。近期市场一度缩量至8000亿以下,北向资金虽持续流入,但内生动能稍显不足。6000亿MLF有助于稳定预期,支撑市场情绪。需注意的是,科技股估值已不低,盲目追高风险较大;高股息蓝筹如银行、电力等,股息率超3%,进退有据,更适合中长线持有。
债市方面,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降至2.2%的历史低位,资产荒现象突出。央行放水或进一步压低利率,推动保险、理财等资金转向股市,尤其高股息和成长板块。但需警惕债市资金撤离可能带来的短期波动。
也应清醒认识到,当前货币政策更侧重“精准滴灌”而非“大水漫灌”。降准概率较低,MLF和逆回购仍是主要工具。同时美联储9月议息在即,外围政策变动也会影响国内操作空间。中长期看,基本面仍是核心,流动性狂欢不可持续。
总体而言,本次MLF超额续作再次彰显政策稳增长、宽信用的决心。建议投资者关注受益于流动性宽松、且具备业绩支撑的方向,如新能源、半导体及设备更新等。市场冷静期往往才是布局良机。
关注帮主,看清政策、读懂市场,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