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蹚过“灰暗时期”
创始人
2025-08-29 09:57:56
0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是近年来银行业关注的焦点。在经历两年的调整后,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交出了一份“渐稳止跌”的答卷——其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零售资产余额同比、环比跌幅均放缓,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存量高风险产品基本出清。 但受制于净息差收窄与非息收入承压,短期内零售业务对平安银行营收和利润的支撑仍显有限。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日前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说:“当前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的‘灰暗时期’,正处于爬坡阶段,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再次起飞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银行将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动零售业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业内分析师认为,下半年若消费金融需求进一步恢复、财富管理回暖延续,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有望真正走出低谷,进入“量质并进”的新阶段。 截至8月28日收盘,平安银行报收12.08元/股。 零售贷款结构调优 去年,平安银行对零售业务进行了大幅调整,从高风险、高收益、高成本向中风险、中收益、控成本转向。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结构优化方向进一步明确,即更倾向于风险较低、质量更优的贷款类型。 今年上半年,该行零售金融业务规模延续下降趋势,但贷款压降速度放缓。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零售金融资产占比为28.2%,较去年末的29.4%有所下降。同期,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约为1.726万亿元,较去年末的1.767万亿元下降了2.3%。 截至今年3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729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2.2%。而今年上半年的个贷余额降幅为2.3%,不难看出,该行今年二季度零售贷款余额环比降幅,相较一季度明显收窄。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规模虽然尚未回增,但贷款结构却有重要变化。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增长6.2%;信用卡、消费与经营性贷款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同比下降9.2%、3.5%和0.9%。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表示:“我们将进一步调整零售资产结构,做优做强基石类贷款,同时进一步推动中收益贷款的稳步增长,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规模为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4%,新增规模超千亿元,成为零售业务中的一匹“黑马”。 平安银行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及产品结构优化,理财、基金、保险等多元金融产品均实现正增长,零售客户黏性有所增强。 风险出清步入“尾声” 平安银行首席财务官项有志透露,自2023年下半年起,平安银行已主动压降“新一贷”与信用卡等高风险业务。其中,“新一贷”余额从峰值的1500多亿元降至100多亿元,信用卡余额由5000多亿元压降至3900多亿元,已基本出清高风险业务。 与此同时,零售不良贷款率也在持续下行。截至今年6月底,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7%,较年初下降了0.1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再优化5个基点,处于持续改善轨道中。此外,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的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率从105.4%降至96.9%,也可看出零售资产质量恢复的成效。 “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再次起飞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接下来还需要一批‘后备军’。”冀光恒强调了后续努力的方向。 关于这些“后备军”,平安银行首席风险官吴雷鸣解释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收益稳定的消费和小微经营类产品,年化定价约7%至8%;二是面向中小微经营企业主的信贷产品,授信考量结合企业与个人数据,年化定价在5%左右。 吴雷鸣透露,目前,平安银行已建立千人规模的自营销售队伍以取代中介渠道,并已将中风险中收益零售信贷产品推向市场,目前市场规模约为数百亿元。未来目标是每月投放50亿元至60亿元,两到三年内形成2000亿元至3000亿元的“安全垫”资产。 这类资产结构优化已见初效。“压降高风险贷款,虽短期内造成贷款规模与利息净收入下降,但风险降幅更大。”项有志表示,“今年上半年零售不良生成额同比减少近100亿元,风险滞后释放效应正在显现。” 仍需猛修“内功” 在当前整体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收仍承受较大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零售金融业务收入为310.81亿元,占总营收的44.8%,较去年同期的50.7%下降了5.9个百分点。 面对息差收窄的行业结构性趋势,如何“放缓下降坡度”?平安银行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压力:首先,持续降本,上半年该行营业费用为192亿元,同比下降9%,使成本收入比维持在较优水平;其次,调整资产结构,控制不良新增并加大清收力度。 在负债端方面,平安银行着力优化存款成本。上半年,平均付息率为1.79%,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6个基点,个人和对公存款付息率也大幅下行。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类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12.8%,银保渠道收入同比增长46%,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净息差下行带来的压力。 冀光恒表示,希望未来几年内将零售业务息差维持在高位,在股份制银行中能跻身第二或第三,努力保持30至40个基点的息差优势。他强调,零售业务改革需预备好“安全垫”,对公业务在下半年将继续“及时补位”,成为业务恢复的双重支撑。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是近年来银行业关注的焦点。在经历两年的调整后,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交出了一份“渐稳止跌”的答卷——其2025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零售资产余额同比、环比跌幅均放缓,资产质量持续优化,存量高风险产品基本出清。

但受制于净息差收窄与非息收入承压,短期内零售业务对平安银行营收和利润的支撑仍显有限。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日前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说:“当前零售业务已度过最艰难的‘灰暗时期’,正处于爬坡阶段,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再次起飞与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银行将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推动零售业务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业内分析师认为,下半年若消费金融需求进一步恢复、财富管理回暖延续,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有望真正走出低谷,进入“量质并进”的新阶段。

截至8月28日收盘,平安银行报收12.08元/股。

零售贷款结构调优

去年,平安银行对零售业务进行了大幅调整,从高风险、高收益、高成本向中风险、中收益、控成本转向。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结构优化方向进一步明确,即更倾向于风险较低、质量更优的贷款类型。

今年上半年,该行零售金融业务规模延续下降趋势,但贷款压降速度放缓。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零售金融资产占比为28.2%,较去年末的29.4%有所下降。同期,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约为1.726万亿元,较去年末的1.767万亿元下降了2.3%。

截至今年3月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729万亿元,较去年末下降2.2%。而今年上半年的个贷余额降幅为2.3%,不难看出,该行今年二季度零售贷款余额环比降幅,相较一季度明显收窄。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规模虽然尚未回增,但贷款结构却有重要变化。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增长6.2%;信用卡、消费与经营性贷款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同比下降9.2%、3.5%和0.9%。

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表示:“我们将进一步调整零售资产结构,做优做强基石类贷款,同时进一步推动中收益贷款的稳步增长,持续提升盈利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规模为4.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0.4%,新增规模超千亿元,成为零售业务中的一匹“黑马”。

平安银行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权益市场回暖及产品结构优化,理财、基金、保险等多元金融产品均实现正增长,零售客户黏性有所增强。

风险出清步入“尾声”

平安银行首席财务官项有志透露,自2023年下半年起,平安银行已主动压降“新一贷”与信用卡等高风险业务。其中,“新一贷”余额从峰值的1500多亿元降至100多亿元,信用卡余额由5000多亿元压降至3900多亿元,已基本出清高风险业务。

与此同时,零售不良贷款率也在持续下行。截至今年6月底,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7%,较年初下降了0.12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再优化5个基点,处于持续改善轨道中。此外,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的信用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率从105.4%降至96.9%,也可看出零售资产质量恢复的成效。

“前期改革为零售业务再次起飞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接下来还需要一批‘后备军’。”冀光恒强调了后续努力的方向。

关于这些“后备军”,平安银行首席风险官吴雷鸣解释道,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收益稳定的消费和小微经营类产品,年化定价约7%至8%;二是面向中小微经营企业主的信贷产品,授信考量结合企业与个人数据,年化定价在5%左右。

吴雷鸣透露,目前,平安银行已建立千人规模的自营销售队伍以取代中介渠道,并已将中风险中收益零售信贷产品推向市场,目前市场规模约为数百亿元。未来目标是每月投放50亿元至60亿元,两到三年内形成2000亿元至3000亿元的“安全垫”资产。

这类资产结构优化已见初效。“压降高风险贷款,虽短期内造成贷款规模与利息净收入下降,但风险降幅更大。”项有志表示,“今年上半年零售不良生成额同比减少近100亿元,风险滞后释放效应正在显现。”

仍需猛修“内功”

在当前整体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下,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营收仍承受较大压力。数据显示,上半年该行零售金融业务收入为310.81亿元,占总营收的44.8%,较去年同期的50.7%下降了5.9个百分点。

面对息差收窄的行业结构性趋势,如何“放缓下降坡度”?平安银行采取了多项措施应对压力:首先,持续降本,上半年该行营业费用为192亿元,同比下降9%,使成本收入比维持在较优水平;其次,调整资产结构,控制不良新增并加大清收力度。

在负债端方面,平安银行着力优化存款成本。上半年,平均付息率为1.79%,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6个基点,个人和对公存款付息率也大幅下行。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类手续费收入同比提升12.8%,银保渠道收入同比增长46%,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净息差下行带来的压力。

冀光恒表示,希望未来几年内将零售业务息差维持在高位,在股份制银行中能跻身第二或第三,努力保持30至40个基点的息差优势。他强调,零售业务改革需预备好“安全垫”,对公业务在下半年将继续“及时补位”,成为业务恢复的双重支撑。

相关内容

中信银行天津分行落地全行首...
近日,中信银行天津分行落地全行首单飞机租赁项下美元固定资产贷款业务...
2025-08-29 12:39:49
“大嘴猴”品牌争夺战最新进...
“Paul Frank”(“大嘴猴”)品牌争夺战又有新进展。记者7...
2025-08-29 12:39:48
特朗普:将对巴西全部产品收...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
2025-08-29 12:39:41
【板块动态】苏州相城高新区...
市容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里子”,关乎城市的“面子”,干净整洁的市...
2025-08-29 12:39:20
10亿美元!中阿合作,时的...
7月16日,阿联酋企业Autocraft与时的科技签署采购协议,订...
2025-08-29 12:39:05
ATFX 2025Q2交易...
随着各大券商2025年二季度业绩报告陆续披露,ATFX以亮眼表现再...
2025-08-29 12:38:48
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关键银...
近日,碧桂园已与一个债券持有人特设小组(AHG)就如何向银行协调委...
2025-08-29 12:38:42
宗馥莉“首战”输了?并没有...
“宗家三兄妹”(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为原告,娃哈哈现任董事长、...
2025-08-29 12:38:28
美签新规!8月20日起,入...
当地时间8月4日,美国政府发布通知称,一项将于两周后启动的新试点项...
2025-08-29 12:38:13

热门资讯

碧桂园境外债务重组:关键银行提... 近日,碧桂园已与一个债券持有人特设小组(AHG)就如何向银行协调委员会支付1.78亿美元的补偿款达成...
宗馥莉“首战”输了?并没有!十... “宗家三兄妹”(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为原告,娃哈哈现任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为被告的18亿美元...
中资收购ASMPT:财务收益能... 全球最大半导体封装设备企业ASMPT面临国外资本收购,关键技术外流的威胁,一场关乎中国芯片产业链安全...
香港房产美元计价指南:对冲汇率... 在全球资产配置的版图中,香港房产一直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稳定的法律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吸引着来自...
华安期货:沪铜区间震荡运行 华安期货:沪铜区间震荡运行 重要信息: 据Mysteel统计,8月28日上海、广东两地保税区铜现货库...
特朗普内阁会议时长超《泰坦尼克... 当地时间8月2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召开了一次有电视直播的内阁会议。没想到的是,这场会议最后竟召...
“安徽108岁母亲车站接78岁... 近几日,网络上一条视频感动了万千网友,视频文案显示:一位108岁的老人守候在高铁站出站口,等待自己7...
辽宁官宣:张镇麟正式永久转会至... 北京时间2025年8月29日,辽宁男篮官方宣布,张镇麟正式永久转会至上海久事大鲨鱼俱乐部。 官方公告...
6万亩 2亿穗……山西五寨甜糯... 农业观察 经济观察网 据央视网,近日,“寻根甜糯·共兴五寨”山西五寨甜糯玉米乡村振兴寻根之旅活动在...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蹚过“灰暗时期... 平安银行零售业务是近年来银行业关注的焦点。在经历两年的调整后,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交出了一份“渐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