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下午,杭州市萧山区召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发布《萧山区关于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加快先进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集聚。今年7月底的萧山区委全会聚焦科创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加快萧山的转型跃升。一个月后,萧山大规模、高规格召开新型工业化大会,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彰显了萧山发展科技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定力和坚定信心。
“两新”融合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具身智能自动化产线协同”场景实现工序间自动流转、多维度产品质检,大幅提升瑕疵检出率;“工艺参数智能配比”场景把经验变成可复用的知识,缩短工艺设计周期,减少设计错误;“化纤制造具身智能上料”场景实现上丝智能、精准减员,降低原丝碰伤率90%以上、搬运成本降15%……
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既是时代新命题,更是当前萧山的必答题。会上,萧山区展演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十大场景。其中,8个场景可提高效率30%以上,7个场景可提升准确率15%以上,6个场景可减少人工一半以上。
萧山拥有17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是浙江省制造业场景最丰富的区县。区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年初开始,通过走访企业、摸排需求、开展专题座谈会,结合萧山实际与企业需求,筛选出了这批具备“一点突破、行业受益”特质的十大场景。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萧山在全省首创了“场景券”政策,整合超2亿元资金形成人工智能赋能“五券”体系,围绕十大场景开展揭榜挂帅。有专家表示,此举把训练场景放到了工厂一线,通过一点突破,实现行业受益。
接下来,萧山还将结合人工智能三大社区,建设赋能载体,全力推动“AI+新制造”成为萧山经济新标识、浙江制造新品牌。比如,在会上揭牌的长三角(杭州)AI赋能新型工业化能力中心便是其中一个环节,将凝聚专业力量,与制造业企业共同研发应用模型与解决方案。
《意见》发布激发企业创新动力与活力
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无外乎“真金白银+真情实意”。此次发布的《意见》,牢牢把握科创引领、智造变革、人才驱动、青年聚力“四大关键”,紧扣“2+3+X”先进制造业体系和“5+N”未来产业体系建设,打好“强创新、降成本、拓市场、优保障”系列组合拳。
具体来说,在科创引领上,强化“北斗七星”赋能企业创新、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丰富企业用智服务、增强企业供应链韧性、支持企业规模升档、鼓励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企业内生裂变、支持企业质量升级,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在降本减负上,降低企业研发成本、用地成本、建设成本、用能成本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在拓市增销,深化创新产品“首购首试首用”、推动应用场景开放、开展“家门口的订单”对接会、支持碳足迹核查拓出口,助力企业乘势而上。在要素保障上,放大政府投资基金项目支撑作用、建设都市型工业经济新空间、打造专业化特色产业园区、强化关键环节配套保障、强化创新人才支撑、提升助企服务实效,助力企业扎根生长。
在今年浙江省科技厅布局的首批概念验证中心中,有3个来自萧山,分别是西电杭研院牵头建设的智能汽车电子概念验证中心、湘湖实验室牵头建设的现代农学与生物制造概念验证中心以及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硅及先进半导体概念验证中心。从中不难发现,这3个中心全部依托“北斗七星+”矩阵。
正如萧山区相关负责人在介绍《意见》时所说,此次“两新”深度融合22条以企业的获得感作为根本要求,以厘清政企责任事项作为准绳依据,以尽力到无能为力作为最高标准,来铺就萧山科创引领和智造变革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