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飘香。2025年9月5日,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启幕。作为唯一现场布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携“乡村振兴主题馆”进驻主会场核心区域,以“金融+场景”的立体展示模式,全方位呈现金融惠农实效,更以创新举措助力非遗产业融入乡村振兴浪潮,奏响共富新曲。
“庆丰收、享美好”
农行展台成“惠农亮点”
活动现场的中国农业银行“乡村振兴主题馆”(中国农业银行供图)
据了解,本届金秋消费季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核心主题,通过媒体矩阵宣传、线上线下联动展示、特色促销推介等多元形式,深度挖掘品牌农产品消费潜力,为农民增收、共同富裕搭建桥梁。
启动会现场丰收韵味浓厚,线下大集人群熙攘,特色农产品展位前围满驻足选购的群众,琳琅满目的粮、果、蔬等丰收成果,不仅填满了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更实实在在鼓足了农民的“钱袋子”。
在这片热闹的丰收场景中,农行“乡村振兴主题馆”显得格外亮眼。该展馆通过图文展板、多媒体动态演示、非遗产品实物陈列、现场助农直播等丰富形式,将金融服务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从支持现代农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贷”,到助力农户致富的“惠农e贷”,再到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人居环境贷”,每一项展示都紧扣农行金融服务“三农”需求,让现场直观感受到金融“活水”如何滋养乡村产业、赋能农民生活。
杭州竹笛行业协会副会长黄文杰的现场吹奏,更让展馆成为“文化+金融”的互动焦点。黄文杰来自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这也是全国闻名的“竹笛之乡”,全村年销售竹笛超450万支,占全球竹笛市场85%以上的份额。农行杭州分行的工作人员通过市场调研、走访农户,与上级行联动并深入研讨创新推出了“竹笛贷”产品。该产品针对竹笛作坊的小额融资需求,特别定制了简洁高效的申请流程,并配以低利率优惠政策,企业仅需提供基础生产经营信息便可获得资金支持。
“以前资金周转总卡壳,现在用农行‘竹笛贷’,手机上点一点,贷款秒到账,我们一方面用于苦竹林培育及竹材收购,另一方面用于拓展线上业务。”黄文杰的真切分享,让农行金融服务的“温度”与“实效”深入人心,这不仅体现了对竹笛匠人的工匠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更铸就了竹笛艺术的辉煌。
黄文杰分享余杭区紫荆村“竹笛之乡”产业故事,道出农行金融服务的“温度”与“实效”(中国农业银行供图)
两大举措赋能丰收季
金融惠农+村播计划激活乡村动能
当天的活动启动仪式上,农行再出实招,以两大重磅举措为丰收季注入金融力量:
一方面,发布丰收节金融惠农措施,从信贷产品、支付优惠、积分权益、分期支持到理财服务,推出五大类精准惠民举措,切实为农户、涉农商户纾困解难、助力增收。
如针对产业链不同客群需求,推出商户贷、订单贷等12项“惠农e贷”专属产品,精准服务产业链农户、农产品经纪人、涉农商户等群体;通过开展总额达3000万元的信用卡消费返现活动,直接让利消费者,进一步激发农产品消费活力;升级惠农通服务点“查、取、转、缴、汇”基础金融服务功能,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又实惠的金融服务,减少办事成本等。
另一方面,联合中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浙江传媒学院、无忧传媒集团,共同发起“万名村播成长计划”,农行相关负责人与与会领导共同登台宣布计划启动。据了解,该计划将通过专业培训、资源扶持,培育一批懂农业、善直播的“乡村主播”,助力优质农产品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线上通道,让乡村特色产业借直播东风“出圈”又“增收”。
坚守“三农”初心
农行惠农成果交出亮眼“成绩”
农行将金融服务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创新推出系列差异化惠农产品(中国农业银行供图)
多年来,农业银行致力于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始终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将金融资源持续向“三农”领域倾斜,从县域发展、重点产业、农户需求到脱贫攻坚巩固,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惠农金融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中国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乡村产业贷款余额超2.7万亿元,乡村建设贷款余额超2.4万亿元,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超1.2万亿元。“针对农户多样化需求,我们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出多款专属产品实现精准服务。通过专属产品‘惠农e贷’‘粮农e贷’‘富民贷’等,强化农户融资支持。”该行相关负责人说。
一场金秋消费季推介活动,推介的是农产品,传承的是乡土文化,激活的是百姓消费活力、乡村振兴动力。未来,农行将继续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与广大农民朋友携手耕耘美丽中国,共创幸福生活。(来源:中国农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