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柜台前摆放着琳琅满办的办卡礼品,从空气炸锅到行李箱,却难以吸引年轻人的目光。曾经象征消费自由的信用卡,如今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冷遇。
“信用卡每年都要扣年费,在我的支付选项里,它并不是首选。”95后上班族黄云直言不讳。同为95后的方芳也有类似顾虑:“万一不小心忘记还款,还要担心信用被透支。”
这些年轻人背后是一个惊人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仅六大国有银行和八家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余额就缩水了2000亿元。
01 数据背后,信用卡遭遇寒冬
银行2025年业绩中报揭示出一个残酷的现实:信用卡业务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滑坡。14家主要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合计7.52万亿元,较年初减少了近2000亿元,同比下滑2.56%。
曾经热衷于跑马圈地的银行们,如今陷入了集体焦虑。只有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浦发银行三家信用卡贷款余额有所增加,其余11家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其中中国银行下降13.88%,平安银行下降9.23%。信用卡交易额同样不容乐观,12家银行公布的信用卡消费金额上半年合计11.47万亿元,同比下降11.05%。
02 为何年轻人不再青睐信用卡?
年费、高额息费和高额度成为年轻人远离信用卡的主要原因。95后陈钰刚毕业时曾使用过信用卡,但不久就放弃了:“经常收到短信和骚扰电话,并且还收取年费,不经常用很不划算。”
85后何林的经历更是令人警惕。他因未及时全额还款被高额罚息——累计消费约1.78万元,部分金额逾期未还款,结果被全额罚息478.82元。
对债务陷阱的恐惧也是年轻人回避信用卡的重要因素。95后肖寒从未使用过信用卡:“担心养成超前消费的习惯,使用多了控制不住欲望,到期偿还不了。”
03 消费观念变革,从超前到理性
国家统计局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25-35岁人群储蓄率同比上升4.7个百分点,达到26.3%。这反映了年轻人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金融素养教育的普及和经济下行压力,促使年轻人更注重量入为出。超过50%的年轻人开始制定并严格执行月度消费预算。
一位用户坦言:“短暂的快乐远不及还款的持久压力。”这种心态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理性消费正取代超前消费,成为新一代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观。
04 竞争产品崛起,信用卡优势不再
花呗、抖音月付、美团月付等互联网信用工具成为传统信用卡的强力竞争者。这些产品凭借“先享后付”、免年费、小额灵活的特点更契合年轻人消费习惯。
00后夏天表示:“比起信用卡,花呗等支付方式更方便。”75后王丽娟也认为:“在没有花呗、抖音月付之前,信用卡还有点用,但自从有了这些支付方式,信用卡就用不着了。”
银行系消费贷产品也在蚕食信用卡市场。多家银行推出“30万元、3.0%”的消费贷产品,额度和利率双双碾压信用卡账单分期。
05 银行奋力自救,难扭转颓势
银行正在想方设法吸引客户。招商银行某网点陈列了空气炸锅、行李箱等信用卡办理赠品。陈钰曾办过两张信用卡,就是因为赠送了迪士尼门票和苹果耳机。
方芳也曾冲着赠品白菜小狗娃娃办理了一张信用卡,但一直没有激活。即使银行卖力拉客,仍未能扭转信用卡颓势。
银行还尝试调降分期利率。中信、广发、浦发把账单分期年化利率上限由18%下调至13%-14%,并首次对优质客户给出8%的“骨折价”。
06 信用风险加剧,不良率攀升
14家银行中多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都较年初上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分别较年初上升了0.25%、0.13%、0.05%。
交通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较年初上升了0.63个百分点,而兴业银行则下降了0.36个百分点。招商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为1.75%,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最低,约为1.5%。
央行征信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因互联网消费贷款导致个人信用记录不良的年轻人数量达389万,同比增长32.6%。不良信用记录严重影响未来的房贷、车贷等重大消费。
07 未来何去何从?信用卡的转型之路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可改进的方面很多,信用卡当前的核心短板在于场景适配性弱、用户体验滞后。”年费门槛、审批流程复杂、还款提醒不智能、额度管理僵化等问题长期存在。
专家认为,银行在数据运营、用户洞察和产品敏捷迭代方面仍有明显改进空间。如推出场景化免年费卡、优化智能还款提醒、建立动态额度调节机制,并加强与电商、出行、本地生活平台的深度合作。
信用卡新规对信用卡业务发展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推动信用卡业务从“跑马圈地”的粗放发展阶段迈入专业精细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08 新一代消费观,理性与自由的平衡
这届年轻人展现出与前辈截然不同的消费观念。他们对“性价比”愈发重视,每一笔支出都更加注重实际需求。这种转变不仅是个人理财观念的提升,也是社会消费生态向健康可持续发展迈进的一步。
71.3%的95后受访者认为保护个人信用重于享受即时消费。这反映了年轻人在财务问题上更加谨慎和长远考虑。
央行发布的202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27亿张,同比下降5.14%。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2张。
未来银行可能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为持卡人提供息费和额度适中、特色鲜明的信用卡产品。
甚至有银行试水“碳账户”,绿色出行、外卖减塑可换信用卡积分,瞄准Z世代的“价值感”。
信用卡并未完全消失,但它需要重新思考自己在这届年轻人生活中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