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豪掷5亿欧元买通匈牙利?制裁俄罗斯背后的金钱游戏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日做出惊人决定,解冻一笔高达5亿欧元的地区发展基金,只为换取匈牙利在制裁俄罗斯议题上的支持。这已经是近期欧盟第二次用收买手段来维持对俄统一立场,将本该用于民生建设的资金变成了政治交易的筹码。
这场闹剧的根源在于欧盟特殊的决策机制。根据规定,任何外交与安全政策都需要27个成员国全票通过。这个原本保护小国权益的制度,如今被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玩得炉火纯青。作为欧盟内部最亲俄的领导人,欧尔班深谙一票否决的威力——当27国中26国都想前进时,唯一拒绝前进的人自然就掌握了定价权。
匈牙利的选择并非没有道理。这个中欧国家60%的石油和85%的天然气都依赖俄罗斯供应,能源价格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菜篮子。更妙的是,欧尔班成功将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担忧,转化成了自己在布鲁塞尔的谈判筹码。眼看2024年大选在即,这笔意外之财来得正是时候。
被解冻的这笔钱属于欧盟凝聚力基金,原本是用于帮助落后地区修建公路、改善民生的发展资金。自2022年起,欧盟以法治不健全为由冻结了对匈牙利的拨款。但现实很讽刺:每当匈牙利在关键投票中让步,资金就会神奇地解冻。去年底,欧盟刚用100亿欧元换来匈牙利对乌克兰援助方案的支持;不久前,又通过法律漏洞放行了1.57亿欧元。每次解冻的理由都是匈牙利在法治建设上取得进步,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不过是给金钱交易披上的遮羞布。
对冯德莱恩来说,这可能是无奈之举。面对盟友期待,欧盟必须展现对俄的强硬姿态。如果因为匈牙利反对而导致制裁流产,欧盟的国际形象将遭受重创。用5亿欧元买个全体一致,似乎是最经济的选择。但这种短视的做法正在埋下隐患:其他面临能源困境的国家,比如斯洛伐克,很可能会效仿匈牙利的敲诈策略。
更值得深思的是,这场交易暴露了欧盟的深层困境。一边是对俄制裁效果存疑——俄罗斯经济并未崩溃,反而找到了规避制裁的渠道;另一边是德法等大国已为制裁付出沉重经济成本。当团结需要靠真金白银来购买时,欧盟作为价值观联盟的公信力还剩几何?
最终为这场政治博弈买单的,还是普通老百姓。无论是制裁导致的物价飞涨,还是被挪作他用的税款,所有成本都转嫁到了民众身上。匈牙利拿到了钱,欧盟保住了面子,看似双赢。但这种用金钱黏合的团结能维持多久?当原则成为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这个联盟还能走多远?答案或许就藏在下一个需要解冻的资金数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