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固原9月24日消息(记者李畅)秋分时节粮满仓,塞上江南庆丰收。9月23日,宁夏南北两地同步开起“丰收派对”——在海原县海兴开发区牛肉交易市场,培育出“牛王”“牛后”的养殖户站上领奖台,分享养殖成果与丰收喜悦;100公里外的固原市体育馆,场外丰收大集已经挤得挪不开脚,“妈妈油香”刚出锅的热气裹着“六盘山牛肉”的香味,勾得游客直往摊位前凑。
这一天,“牛王争霸”与“村BA”两大特色IP拉起跨省“朋友圈”,用“文化搭台、体育造势、消费唱戏”的创新玩法,燃起宁夏农文旅消费的金秋“黄金潮”。
跨省流量破圈:民歌、篮球架起“消费连心桥”
一边是民歌悠扬,一边是篮球激情,在海原县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现场,沿黄九省区民歌展演的舞台前,挤满了驻足观赏的群众。“在丰收大集里唱响花儿团的歌曲,对我们来说不仅是一次美好的经历,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播了非遗文化。”来自青海的花儿团歌手马全说道。这场汇聚陕西、山西、内蒙古等9省区12支代表队的展演,让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碰撞出别样火花。固原市全国农民篮球村BA邀请赛的赛场,则成为跨省交流的另一处“热地”。来自甘肃、河南、福建及宁夏本地的8个省(区)18支篮球队,带着各自家乡的热情与特色齐聚于此,在球场上展开激烈角逐,传球、投篮,让赛场不仅是竞技平台,更成了跨省情谊与消费需求的连接点。
沉浸消费发力:解锁流量变销量的“宁夏密码”
村BA的赛事热度,正转化为丰收大集的消费活力。“今天的消费券一早全被领完了!”建行固原新区支行职员向记者介绍,消费券精准撬动购买热情。大集里,烟火气催生购买力。六盘山牛肉成热销明星,“六盘山牛肉馆”中摊主马旭东的牛肉摊位前,队伍就没断过。“今天一天卖了5头牛,这五天时间内卖了13头!”马旭东一边忙着给顾客切肉,一边举着收款码笑说:“不少人还用上了消费券,满100减25,满300减90,买得越多省得越多,大家掏钱的热情特别高。”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据了解,多家展位日均销量突破750公斤,部分展位单日销量达1350公斤,较平日增长数倍。“妈妈油香”等20余家餐饮摊位前客流不断,摊主直言“销量比平时翻一倍”,赛场客流与现场美食形成消费共振。
政策赋能长效:让农文旅消费“热力不降温”
农文旅活动的短期火热,如何转化为长期发展动能?海原、固原两地给出的答案是:以政策为锚点,将“节庆效应”延伸为“产业效益”,通过精准施策让农文旅消费热度持续在线。“连续九年办牛王大赛,是县委政府发展肉牛产业的决心的体现。”海原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吴佳伟表示,赛事已从看体型转向重肉质、谷氨酸含量及科技运用,努力推动“海原牛肉”融入西海固品牌矩阵。“高水平篮球赛事引流后,更要靠政策留客。”固原市农业农村局蒲振华表示,当地通过配置丰收大集展示红军粉、中药材,打造“看比赛、赏非遗、品美食”一站式体验,推动赛事流量转化为持续消费力。
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李畅 摄)
无论是海原聚焦主导产业的品牌深耕,还是固原围绕赛事的链条延伸,本质均以政策为纽带避免农文旅消费“活动散、热度断”,当前产业扶持、资源整合等举措落地,正推动两地农文旅“短期热度” 转为乡村振兴 “长期动力”,助力农民持续受益、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从海原县“牛王大赛”、固原市“村BA”赛场,到沿黄九省区民歌展演与各地丰收大集,宁夏以跨省联动打造丰收季活动,借“文化+体育+消费”路径拓展农文旅融合空间。此次活动既展示乡村振兴成果,也为农文旅赋能地方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提供路径,随着各类联动机制完善,宁夏农文旅正从“一时热闹”向“长久发展”迈进,让丰收成果转化为群众收入增长与产业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