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建行走进龙华区晚晴苑养护院开展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工作。
深圳建行金融教育宣传市集活动现场。
在深圳这座充满创新活力与前沿探索的都市,金融的浪潮奔涌不息。这里的每一次技术迭代、每一次模式革新,都与千万市民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已不再是一个被动的监管命题,而是演变为一场关乎城市金融生态与社会信任的主动构建。作为服务特区的国有大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正以“大消保”理念为核心,践行“金融为民”初心,为这座城市书写一份体系宏大、内涵丰富的时代答卷。
科技与战略“双轮驱动”
筑牢安全基石激发市场活力
“消保”工作的意义,远不止于防范风险,更在于通过构建安全的金融环境,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深圳建行将消保工作置于战略高度,以科技为盾,以战略为帆,开创了价值引领的新格局。
这道“安全防线”的硬核实力,首先体现在科技赋能上。最近,客户肖女士遭遇钓鱼网站诈骗,正当她准备将20万元转入风险账户的千钧一发之际,建行的智慧风控系统精准识别并果断触发拦截,资金被紧急冻结。这并非孤例。这套被誉为“风控大脑”的系统,整合了AI与大数据技术,集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事后处置于一体,已累计为客户拦截各类欺诈风险57万件,拦截成功率超过95%,并协同公安机关处理关闭了16万个钓鱼网站。除了强大的“防守”,建行更以“数字+科技”为核心,搭建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通过生态化运营提升用户体验,并将此与数字信用卡、汽车金融等产品创新深度结合。冰冷的技术,在此刻化作了守护市民财产安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双重壁垒。
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同时,深圳建行更将消保理念融入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面对产业升级的浪潮,该行创新推出“消保+普惠金融”模式。在第二届深圳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该行发布“助力行业协会服务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十条措施”,为全市行业协会商会及其会员企业提供高达6000亿元的意向授信支持。通过与行业协会的紧密合作,深入小微企业开展信贷政策解读、优化收单服务,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涵,从个人延伸至企业,为深圳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消保的终极目标是人民的美好生活,而消费是其重要引擎。深圳建行积极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至消费市场,推出“消费季”专项行动,联合美团、携程等线上平台及线下热门商圈,推出“享趣玩”“享趣吃”“享趣购”等主题优惠。从创新“商圈嗨购卡”到发放新能源购车补贴,一系列举措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消费潜力,让安全的金融环境成为市民放心消费、乐享生活的“稳定器”。
创新“消保+”模式
构建立体多元的宣教生态
如何让金融知识走出银行厅堂,真正融入城市生活的毛细血管?深圳建行摒弃了传统的单向灌输,通过模式创新,构建了一个渠道无处不在、内容引人入胜、体验充满趣味的“消保大生态”。在近期启动的“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中,这些创新模式更是得到了集中展现。
一张“陆空一体”的立体化传播网率先铺开。在深圳机场的贵宾厅、深圳北站的高铁站、人潮涌动的地铁站灯箱,循环播放的消保海报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在遍布全市的网点内,一场场“大堂金融课堂”成为2025年宣传周的标配。大堂经理化身“金融知识讲解员”,在客户等候的碎片化时间里,开展小型集中科普宣讲,将规范营销、反诈防骗等知识娓娓道来。
在线上,3D消保数字展厅被广泛使用,沉浸式互动极大地降低了金融知识的学习门槛,让“懂金融、信金融、用金融”成为一种新风尚。
聚焦“一老一少一新”
金融为民传递精准温度
如果说宏大的战略与创新的模式是“大消保”的骨架,那么深入到每一个群体的精准服务与人文关怀,则是其丰满的血肉与真实的温度。深圳建行聚焦“一老一少一新”等重点人群,将“金融为民”的理念落到了最细微之处。
守护“银发一族”,建行耐心与巧思并用。9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反诈宣传活动在龙华区晚晴苑养护院上演,拉开了深圳建行本年度“金融教育宣传周”敬老爱老服务的大幕。员工们自编自演反诈小品,生动还原“冒充公检法”的骗局,随后通过有奖问答,老人们争相抢答反诈热线“96110”。75岁的张奶奶在活动后心有余悸地说:“要不是建行的小伙子提醒,我的养老钱就打了水漂!”这样的场景并非个例,仅2024年,该行针对老年人开展防诈宣传超420场,成功拦截案件20余起,挽回资金超100万元。
护航“莘莘学子”,建行则化身“财商课老师”。除了通过“反诈剧本杀”等新潮形式让金融知识学习充满乐趣,在2025年的宣传周期间,深圳建行还将“警惕假钞,守护真金”的反假币课堂送入大学校园,结合日常消费场景,手把手教大学生群体练就识别假币的“火眼金睛”。
关爱“新市民”,建行始终在行动。9月16日,金融“青骑兵”的身影出现在石厦社区,他们结合党建品牌“红旗飘,军民情”,将“金融进网格”行动落到实处,为居民讲解假币识别和电信防诈知识。针对工人群体,则准备了通俗易懂的指南手册,守护好他们的劳动成果。
这份温暖的守护,更延伸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130余个“劳动者港湾”为户外工作者提供休憩之所,宝安支行的“爱心妈妈小屋”为职场母亲提供一隅温馨,手机银行的“关怀模式”让视障人士也能无碍畅享金融服务。而全国创新的社保卡“线上申请+直送到家”模式,已服务超100万“双新市民”,一张小小的社保卡,承载起了沉甸甸的“大民生”。
从企业文化到社会公益
铸就长效守护之魂
真正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是外部的宣传活动,更是源于企业内部的文化基因与超越商业利益的使命担当。深圳建行将“消保”理念深刻内化,并将其升华至更广阔的社会公益领域。
防火墙的根基,由内而外。该行定期召开“合规诚信教育”大会,开展“全员合规大练兵”。这些培训的核心目的,是落实为民办实事要求,提升客户问题的根本解决能力。在“红旗飘,军民情”等党建品牌的引领下,确保每一位员工都将“诚实守信、以客为尊”的理念刻在心中,将消保意识转化为全员的行动自觉。
保护的最高境界,是赋能与大爱。在慈善金融领域,建行深圳市分行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其“善建益行”公益品牌下,设立了全国首单原创艺术品慈善信托,为自闭症儿童、乡村教育等17个公益项目累计捐赠超2000万元。“善建少年”公益品牌则通过乡村支教、科技研学等活动,惠及超3万名青少年。在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们为乡村孩子带去科学实验、艺术创作、心理健康辅导等课程;在研学活动里,孩子们走进科技馆、科研机构,亲身体验前沿科技的魅力。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风险防范,而是通过汇聚金融向善的力量,为社会的未来创造更多价值。
从AI风控的惊心动魄,到养老院里的一场反诈小品;从覆盖全城的宣传矩阵,到深入乡村的“金融课堂”。深圳建行的“大消保”实践,已然构建了一个集科技、战略、模式、服务、文化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不再仅仅是守护市民的“钱袋子”,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整座城市的金融素养,夯实着社会信任的基石。在深圳这片热土上,一场以“金融为民”为底色的深刻变革,正在为“城市金融文明”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推广
文:刘常源 张静 制版:李思萌 刘艳兰 黄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