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记者 冯方)据央行公告,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央行将于10月9日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11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3个月(91天)。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央广财经记者表示,本次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有助于呵护节后资金面平稳,保持流动性充裕。由于期限是91天,本次操作释放的流动性,还有助于保障元旦前后巿场流动性充裕,维护跨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此外,买断式逆回购的利率低于同期限中期借贷便利(MLF),加大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力度,也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
央行数据显示,10月将有8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央行上述操作落地后,当月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将加量续作3000亿。此外,10月还有5000亿元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对此,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预计央行10月还将开展一次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等量续作的可能性比较大。这意味着10月两个期限品种的买断式逆回购或将合计延续加量续作,连续第5个月向市场注入中期流动性。
谈及背后的主要原因,王青表示,一方面,10月政府债券还会较大规模发行,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宣布,当前正在加快推进5000亿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相关工作,预计接下来会较大幅度拉动配套贷款投放。另一方面,当前股市强势运行,10月居民存款“搬家”现象还会比较明显。“以上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资金面收紧效应。”王青表示,着眼于应对潜在的流动性收紧态势,央行通过买断式逆回购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有助于保持资金面处于较为稳定的充裕状态。这在助力政府债券发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将释放数量型政策工具持续加力信号,显示货币政策延续支持性立场。
展望未来,董希淼认为,央行还将通过逆回购、买断式逆回购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中短期市场流动性的调节;通过MLF操作、降准等措施,继续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优化流动性期限结构,进一步满足政府债券发行、信贷投放增加等对市场流动性的需求,保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裕,更好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