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10月27日晚,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已于近日同意该行筹建中邮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暂定名,公司名称以有关监管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名称为准,以下简称中邮投资),注册资本100亿元,作为邮储银行全资一级子公司。
这意味着六大行都已拥有了自己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以下简称AIC)。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银行系AIC加快扩容,已有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获批筹建AIC。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银行系AIC批复提速,既是风险化解工具体系完善的体现,也是政策鼓励“资产经营型银行”转型的重要信号,预示未来银行参与实体资产重整的渠道将更加多元化。从监管和市场趋势观察,未来大型银行基本会布局AIC。
六大行集齐,银行AIC扩容
邮储银行在公告中表示,设立中邮投资是本行响应国家号召、服务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本行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科技金融生力军;通过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及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发挥对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的支持作用,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推动本行高质量发展。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在政策端的驱动下,银行系AIC获批加速。2025年5月,兴业银行获准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这是时隔8年后,又有银行获批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也是股份行首家。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是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准、主要从事银行债权转股权及配套支持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1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相继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此后8年里,AIC领域一直维持着五大行的格局。直至2025年,政策无论是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投资的范围、还是AIC设立的主体都开始扩围。
2025年3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其中指出:将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范围扩大至试点城市所在省份;支持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发起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此后不久,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相继获批筹建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10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
曾刚表示,银行系AIC(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获批步伐明显加快,反映出监管层推动银行体系加大不良资产化解和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导向。一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和部分行业信用风险暴露,使银行面临资产质量压力,设立AIC有助于以市场化方式参与债转股、盘活存量贷款、促进优质企业纾困。另一方面,宏观政策层面强调金融对“新质生产力”和制造业升级的支持,AIC可作为桥梁,通过权益化投资与债权重组结合,为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提供方案。此外,监管政策更加成熟,AIC管理模式、资本计量方法和投资退出路径逐步清晰,也提升了银行设立AIC的可行性。
上半年银行系AIC业绩分化,工银投资领先
从已开业运营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来看,经营情况如何?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银行系AIC业绩分化。农业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农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投投资)总资产1275.86亿元,净资产376.29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9.36亿元,同比增长。
工商银行半年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总资产为1968.61亿元,净资产558.98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7.09亿元,同比增加。
建设银行半年报显示,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信投资)2025年6月末,建信投资资产总额1229.79亿元,净资产441.5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1.95亿元,同比下滑。
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规模745.64亿元;净资产265.7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账面净利润5.32亿元,同比下降64.45%。
在业务端,近年来,银行系AIC在开展债转股业务的同时,在政策的倡导下,不断加大股权投资试点业务的布局。
农业银行半年报显示,农银投资统筹推进市场化债转股与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发展,深化投研能力建设,强化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持续加大对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业务优势和市场品牌。股权投资试点业务开展以来,已累计设立试点基金13只,认缴规模超百亿元,积极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作用。
中国银行在半年报中披露,AIC 股权投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政策发布以来,已完成 15 只 AIC 股权投资基金注册,合计认缴规模超 110 亿元,在商业航天等领域落地项目投资。
交通银行半年报显示,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报告期末,公司通过附属机构交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备案基金41只,认缴规模262.60亿元,增幅41.72%,进一步增强股权投资业务发展动能。
未来AIC或成大型银行标配
在相应政策的背后,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设立AIC,也有助于与母行之间进行业务协同。
曾刚认为,首先,在资产端,AIC可承接母行的不良或潜在风险资产,通过债转股、结构化投资等方式实现风险出表与价值提升,优化母行资产质量。其次,在投融资两端协同上,AIC能深入优质企业资本结构,通过股权投资、财务顾问、并购整合等服务,反哺母行的信贷、投行、托管及结算业务,推动“投贷联动”落地。再次,从绩效贡献看,AIC持有的股权项目可能带来资本利得,成为母行的利润增长点;同时,AIC的投后管理及退出收益,也可增强银行综合化经营能力。
“更深层意义在于,AIC帮助银行从单一债权型金融机构向‘资产经营+投资管理’双轮驱动转型。这种协同不仅改善财务表现,更提升银行资源整合、行业研究与资本运作的整体能力,为母行的稳健经营提供新动能。”曾刚认为。
目前6家国有大行、3家股份行都已设立或获批筹建AIC,未来,这是否成为大型银行的标配?
曾刚表示,从监管和市场趋势观察,未来大型银行基本会布局AIC。这既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也是大型银行管理复杂资产、拓展资本经营空间的必然选择。相比中小银行,大型银行拥有更充足的资本金、企业客群基础以及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其更具备设立AIC的条件与操作能力。监管层也鼓励大型银行以AIC为抓手,推动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良性互动,从而提升金融体系效率和韧性。未来,AIC的业务领域将进一步拓展,从单一不良资产处置向产业基金、专项投资、ESG项目等综合化方向演进。总体来看,设立AIC将成为大型银行实现战略升级、提升资本运作能力与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责编:王时丹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