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11月12日电(余哲 李璐)第五届“我家住在长江边”主题宣传活动同步启动的“沿着长江看交通”媒体深度采访行于11日至13日来到湖北,采访团探访宜昌三峡枢纽河段,聚焦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的创新实践。

图为G348三峡公路沿着峡江伸展。 林海 摄
科技赋能 织密安全监管网
“船舶驶入电子围栏,无人机自动悬停识别!”在仙人桥海事基地,工作人员操作智能平台,无人机便自主升空巡航。针对川江滚装船年均7000余艘次的通行需求,三峡海事部门于2025年7月启用AI智能巡航系统。
这套具备高清分辨率、长续航优势的智能设备,通过AI算法自动检测超载、车辆超禁载线等违法行为,生成预警后由人工审核处置。“安检时间从20分钟缩至5分钟,执法人员投入减少50%。”三峡海事局三峡坝区海事处支部书记、副处长李铁军介绍,该系统构建起“陆海空天”一体化监管网络,为长江航道筑牢安全屏障。
“这是世界最大的‘船舶电梯’,船舶过坝时间最短缩至40分钟内。”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升船机管理处处长金锋介绍,三峡升船机自2016年试通航以来,已安全运行近5万厢次,累计通过船舶超3万艘次、货物1900余万吨,客运量突破200万人次。今年1月至10月,三峡升船机客运量达53.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6%,创历史同期新高。

图为即将过坝的游船。 刘铭 摄
绿色转型 打造生态航运样板
走进三峡趸903绿色通航服务站,26个岸电桩与新一代“船电宝”整齐排列。针对三峡库区30米水位差的技术难题,管理局联合国家电网研发3种岸电供应模式。截至2025年10月底,这里累计为2.6万余艘次待闸船舶提供岸电接入服务,总用电量超5000万度,减少各类气体排放3.7万吨。
从纯电池动力海巡船“三峡航泵601”的巡航身影,到船舶污染防治“三控三全两禁止”模式的严格执行,三峡通航管理局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这几年江面越来越干净!”拥有30年驾船经验的驾驶员熊家全感慨,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让长江航运实现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双赢。
沿宜昌G348地质公路前行,莲沱畔大桥与地质科普景观相映成趣。这条串联起三峡通航成效的公路,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成为展示长江生态与工程奇迹的窗口。沿途可见的绿色航道、智能监管设施,与公路美景共同构成“车在画中行,人在景中赏”的独特体验,这段公路旅程兼具观赏性与科普性。

图为游客在G348地质公路景点拍照。 林海 摄
温情守护 营造船员的“水上之家”
“以前盼着补给,现在超市就在身边!”在三峡趸902三峡水上温情驿站,船员们笑着说。这座三层结构的驿站,一楼设有生活超市、健康小家、免费理发室,定点医生常年值守;二楼的船员课堂、影视区、乒乓球桌,让待闸时光更充实。截至目前,驿站免费提供的12项服务,已累计惠及近60万人次船员。
超市员工曾女士扎根服务区多年,见证着海事部门“把超市搬到船上”的便民举措——免费提供场地,让日用百货、生鲜果蔬直达船员。结合“温情驿站和谐港湾”党建品牌,这里还常态化开展红色读书会,让船员党员“流而不失、流而能学”。

图为船员在三峡水上温情驿站看诊。 刘铭 摄
从AI智能巡航到国之重器升船机,从温情驿站到绿色能源补给,再到景观公路串联美景,一幅高效、温暖、低碳的长江通航新图景徐徐展开,让长江黄金水道更畅通、更安全、更绿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