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仝若楠
“信用卡、储蓄卡、生活服务……明明都是同一家银行的业务,却要下载一堆不同的App。”近日,长沙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中安装的十余个银行应用,在社交媒体平台,网友对冗余App的吐槽声不断。
用户困扰持续发酵之际,银行业已开始主动回应。11月10日,“银行App迎来关停潮”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包括国有大行、城商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纷纷整合或关停旗下App,其中信用卡与直销银行两大领域是集中清理的重点。银行告别App“野蛮生长”的背后是什么?
信用卡、直销银行App成“关停主阵地”
国有大行带头“砍”。中国工商银行早在2021年就陆续终止多个冗余App,用户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这一统一入口跳转App办理多项业务。9月28日,中国银行信用卡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关于“缤纷生活”服务迁移的公告,宣布将其全部功能逐步迁移至“中国银行”App,停止下载注册,并逐步关停服务,这也是首家关停独立信用卡App的国有大行。

近几年来,多家股份制和地方性商业银行陆续清理旗下信用卡App。早在2021年,宁波银行的“汇通生活”和恒丰银行的“恒享生活”App就被下架并停止服务。去年,至少有10家银行下线了信用卡App,例如去年7月1日起,上海农商银行将其信用卡App功能迁移至手机银行App;四川农信兴川信用卡APP于去年10月停止服务;去年12月30日起,“渤海银行信用卡”App正式停止服务,并迁移至“渤海银行”App信用卡板块。
2025年,中小银行的信用卡应用“关停潮”仍在继续。今年3月31日,北京农商银行关停旗下“凤凰信用卡”App,相关业务功能已迁移至“北京农商银行手机银行”App。截至目前,渤海银行、江西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四川农信联合社等机构已陆续将信用卡App的功能整合至主手机银行内。
直销银行App的关停也在持续进行中。“昨天,北京银行直销银行App及网站已正式停止服务,相关功能已迁移至‘京彩生活’手机银行。”11月13日,北京银行官方客服告诉记者,用户需下载北京银行App,并在其中添加直销银行账号即可继续办理相关业务。
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陆续公布了几批注销备案的应用软件,截至10月16日,至少有120个银行相关App注销,其中就包括晋商直销银行、青行直销、四川银行直销银行、汉口银行直销银行等直销银行。2023年至今,已有超过20家银行停止运营旗下的直销银行App。
记者在手机应用商店检索发现,目前还剩余湖南银行直销银行、新疆银行直销银行等10余家直销银行。据了解,直销银行是指未设立线下网点的,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终端平台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模式。
关停背后:App多而散,用户黏性低
记者整理发现,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旗下都有超5个相关的App,中国银行相关业务和服务更是被细分成10余个App,具体包括城乡县域、跨境服务、企业用户、小微贷款、生活类O2O消费服务等五花八门的应用软件。
“这意味着即便是在同一家银行办理业务、查询信息,也得额外下载App并重新登录,繁琐的流程让人望而却步。”有用户坦言,由于银行App数量多且功能分散,不少已被闲置,最终只保留了核心软件。
部分持有多家银行银行卡的用户,甚至开始清理银行主App,并选择在云闪付等第三方聚合式移动终端办理业务。“其实我更希望能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同一家甚至多家银行的金融业务,不然实在太不方便了。”网友小诺(化名)说。
记者下载部分信用卡App发现,这些App大多功能单一,以查账单、分期、还款等基础功能为主,权益优惠为辅,而这些功能与银行主App高度重复。“为了还款还专门下载了一个应用,另外积分兑换活动在主App上也有,这些其实也可以整合在一个应用中,方便了我们使用,也降低了银行的维护成本。”市民李先生说。
成本压力、监管收紧倒逼变革,银行App告别“野蛮生长”
问及关停直销银行App原因,上述北京银行客服表示是为了提供更佳便捷的应用服务、和提升服务效率,相关业务也整合迁移至北京银行‘京彩生活’App当中。”
近年来,手机银行App普遍陷入“流量困局”,“低活跃度”成为多数平台的共同痛点。艾瑞咨询《2025年上半年中国手机银行App流量监测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5年,手机银行App用户黏性持续走低,用户单机单日有效使用时长从4.93分钟降至2.7分钟,单机单日使用次数也从4.54次下滑至2.86次。
与此同时,信用卡行业存量也正在收缩,这一趋势也对相关App产生了侧面影响。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7.15亿张,与上季度相比减少600万张,较去年末减少1200万张,相较于2022年年中8.07亿张的峰值,这一数字已下降11.4%,且当前卡量已连续11个季度呈现下滑态势。
监管的收紧也在倒逼银行革新。2024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对用户活跃度低、体验差、功能冗余、安全合规风险隐患大的移动应用及时进行优化整合或终止运营”。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数字化发展已从过去的盲目扩张转向理性回归。早年,银行扎堆推出独立App,忙于抢占用户资源、但最终收效甚微,高下载量背后是低迷的日活数据,用户用过即弃,黏性较低,银行也承担着重复的技术开发和合规成本。当前,监管层对金融客户端备案逐渐规范、用户对“一站式服务”需求强烈,这推动银行“减量提质”,通过主App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