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纸不语
2025年11月3日,台媒报道称,台立法机构相关委员会于3日要求台当局防务部门就军购与商购案延宕原因提交报告。顾立雄提交的书面报告显示,多项对美采购的武器严重延期:66架F-16V战机原计划2026年交付,至今一架未到;AGM-154导弹交付推迟至2027-2028年;Mk48鱼雷延至2026-2028年。
台媒还称,顾立雄承认,美国对台军售延宕金额约191亿美元,涉及MQ-9B无人机、M1A2T坦克等多个项目。报告中所谓“21项军售进度正常”,实为重新协商后的“美化”数据。
此前,中国台湾地区在军购方面被认为是从美国捡破烂。环球时报指出,美国曾向中国台湾地区提供价值约3.6亿美元的“弹簧刀300”巡飞弹(俗称自杀式无人机)和ALTIUS 600M-V反装甲无人机。讽刺的是,这些美制无人机因为在乌克兰战场表现糟糕而声名狼藉,台湾当局却将其当成了对抗解放军的“法宝”。

自杀式无人机“弹簧刀300”巡飞弹。图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从干扰枪到反制系统,台军寻求无人机防御
自2022年起,台军便计划批量采购无人机干扰枪,用于关键设施、金马外岛等地区,但这类手持式装备作用有限,仅能对小型遥控无人机进行人力手动干扰,难以实现全时、全向防护,更无法对抗大型无人机,装备短板日益凸显。
为弥补这一缺陷,2025年5月19日,台“陆军司令部通资处”向民间企业公开征求“可移动式无人机反制系统”,并提出了8项主要规格条件,要求系统含被动探测与反制功能,以便携设备操作,能干扰、接管“一、二级”无人机,反向定位操作手,预留升级空间,可在城市环境中切断无人机链路、建白名单电子围栏并报警。
同时要求系统小巧轻量化,可军用车辆装载,安装简便、防护性强以适配台岛及外岛环境;支持远程监控与自检,1-2人可架设启动,电池续航≥8小时、外接民用电可连续运行≥24小时,且不损坏台军设备、不干扰台军及可能盟友的无人机。
此前在2024年9月,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负责人顾立雄曾表示,台“防务创新小组”已和美军方国防创新部门进行了对口深度交流,主要聚焦于“无人机系统”“反无人机系统”等领域。基于此,有观点认为上述“可移动式无人机反制系统”,台军或与美国方面进行合作。
2025年,台军持续深化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6月宣称将深化与美国的安全合作,推进双方联合研发和生产武器,美国“2026国防授权”法案也明确提出要与台湾合作生产武器,尤其重点提及“无人机/反无人机”武器系统。

美国安杜里尔公司生产的一种典型便携式无人机干扰设备。图源:观察者网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下称“中科院”)是深化军事合作的关键参与方,其与美国安杜里尔公司的合作项目覆盖多领域,包括水下无人机、长航时/回旋滞空型自杀无人机等。“中科院”还就引进无人作战指管系统及各类自主无人载具等先进技术,与该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安杜里尔公司是2017年成立的美国私人公司,发展迅速,2024年估值84亿美元,2025年6月估值激增至350亿美元。其创始人背景集中在电脑软件领域,主营业务聚焦无人机/反无人机。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联合创始人Trae Stephens曾于2016年末加入候任总统特朗普的过渡团队并主导国防部过渡工作。
除安杜里尔外,还有多家美国企业与台湾地区有军事合作。AeroVironment公司与台湾的合作项目包括多种侦察无人机及滞空/自杀无人机,合作方式以技术转移、培训和本地整合为主;Insitu公司在无人机设计、组装、操作培训方面与台湾合作,因涉台合作已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单;L3Harris公司的合作涵盖电子战系统、预警控制平台等,还与Shield AI公司合作推动台湾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能力建设。
3.6亿美元采购乌战场缺陷无人机
不过,台军与美国的这类军事合作,一直备受岛内网友诟病。
2024年6月18日,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宣布,美国国务院已批准两批共约3.6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并启动“知会国会”程序。这批军售包含“弹簧刀”-300型及ALTIUS 600M-V两款攻击型无人机系统。
台防务部门宣称,攻击型无人机近年在实战中成为战术新选项,台军正通过军购与自造同步并行的方式筹获相关装备,同时对美方团队为加速对台军售所做的各项努力表达“感谢”。
台湾《联合报》指出,拜登政府此次出售给台湾的“弹簧刀300”和“阿特斯”600M-V两款无人机,正是当前乌克兰战场正在使用的型号,这也是美国本月第二度对台军售。
据环球网报道,有大陆专家表示,根据美国对乌援助清单,这两款无人机均已提供给乌方,但战场表现远不及宣传那般强大。美国《华尔街日报》曾披露,包括“弹簧刀”系列在内的美国无人机战场表现糟糕,尤其难以适应俄罗斯的电子干扰。乌军前线人员和五角大楼官员均称,这些美制无人机价格贵、故障多、维修难,无法抵抗俄方信号干扰和GPS屏蔽技术,且常达不到宣传的飞行距离。
《联合报》提到,五角大楼为应对可能的台海冲突,正推进数十项无人作战武器计划,包括热议的“出动数千架无人机和无人艇攻击解放军渡海船队”的“地狱景观”计划,但当前美军无人装备产能有限,连自身需求都难以满足,更无力向台湾按时提供数百套无人机。事实上,台媒也承认,目前大批美国对台军售武器项目均未落实。
专家直言,台军如今花费数亿美元采购这些在俄乌冲突中被证明不适合作战的美国无人机,显然是典型的“凯子军购”:不论武器性能如何、是否有用,本质只是通过军购向美国交“保护费”。

网友列出的美售台军售套路。图源:环球网
消息传开后,岛内网友纷纷吐槽,有人直言“整天感谢美国,看了就讨厌”“给钱的要感谢赚钱的”,也有人表示“到货再说吧!都拖拖拉拉的,还不如自己研发生产”。还有网友讽刺“别问,问就是美国人又缺钱来台湾拿钱”“又是花大钱买破铜烂铁,这回扣又不知肥了谁”“又要缴保护费,购买的武器,会等到台湾沦陷后才会出货”“又来骗钱了,什么时候交货呢”。
另有网友列出美售台军售的套路:“1.外媒报道台海危机;2.转内销台媒引用,制造危机感;3.美台掮客鼓动台湾无知疯狂抢购;4.然后……去死吧!”更有网友批评“前面收了钱还欠多少武器没给啊!不要脸的美帝就拿合约要钱,货什么时候给随他!有这种买卖啊!只有白痴民进党吧!又来骗钱!”
台军陷入自研无人机困境
台军急于采购大批美制无人机,暴露了其近年吹嘘的“自制无人机”面临的困境。
2023年2月8日,台防务部门披露“中科院”无人机发展规划。受俄乌冲突无人机实战启发,为构建“无人机不对称作战能力”,台军正加快多款无人机研发,借力“军民协同”模式快速形成战力。
“中科院”透露,台军已列装“红雀2”微型机、“锐鸢1”中型机、陆军战术近程机及“剑翔”反辐射攻击机,同时在研“腾云”大型机、“锐鸢2”改进型、“红雀3”及巡飞弹。
其中,台军性能最优、续航最长的“腾云”大型无人机最受关注,“中科院”称其正开展作战效能评估,即将量产。该机型于2015年首次亮相,机身长8米、翼展18米,搭载涡桨发动机,续航超24小时,具备侦察、电子侦搜等多项功能,但据岛内媒体爆料,台湾地区军队对其实际性能并不满意。
2021年9月,一架“腾云”无人机在台东训练时因制导系统故障坠毁,进一步加剧了台湾地区军队的顾虑。此后“中科院”暂停该机型升空测试,转而启动新一代“腾云”无人机的研发。

“锐鸢1”型无人机因故障坠海。图源:环球时报
此外,台军现役无人机故障频发、坠毁不断。“锐鸢1”中型无人机于20世纪90年代秘密研制,2008年因原型机坠毁曝光,2013年服役后问题频发,截至2023年初至少11架坠毁,2017年从陆军转隶海军。“红雀2”微型无人机因续航不足、抗恶劣天气能力差等“性能不达标”,被台“海巡署”放弃采购。
有媒体调侃,“腾云”无人机的性能指标甚至不及大陆顺丰快递使用的“双尾蝎”货运无人机。该货运无人机于2017年投入空中运输,翼展20米,机身长10米,起飞重量约3吨,载重1.2吨,巡航时长35小时,航程可达3000公里,各项主要性能均超过“腾云”无人机。
为弥补无人机战力不足,台军计划通过“军民合作”采购3000架“军用商规”无人机,要求当年7月前交付原型机,次年量产。台当局认为这类无人机构造简单,岛内民用无人机企业可满足需求,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2022年民间厂商请缨研制反无人机装备,却未通过小金门及宜兰试验场测试,其预警系统受海上杂波影响,对海面30米高度接近的小型无人机毫无反应。
台媒还称,“中科院”军用无人机虽长期性能不佳,但软硬件均为自主架构研发,厂商经“背景审查”排除了“红色供应链”;而台湾民用无人机企业为控制成本,多采用含大陆开发产品的国际通用开源软件,这类软件是否属“红色供应链”、如何排除影响仍是待解问题。
有岛内专家坦言,台湾地区在无人机领域技术储备不足,核心设备多依赖进口,系统整合能力也相对滞后。“中科院”的无人机技术明显落后于大陆,台湾地区仅有无人机应用产业,缺乏扎实的技术根基,难以适配现代作战的实际需求。此外,台军存在人员培训不足、操作不规范及保养不当等问题;加之无人机系统价格昂贵,相关人员面临设备损坏后的赔偿压力,导致难以留住长期服役的专业人才。
[引用]
① 美售台“弹簧刀”被岛内网友吐槽:典型的“凯子军购”.环球时报.2024-06-20.
② 美国对台军售延宕金额约191亿美元,台军方报告承认军购被美国坑了.厦门日报.2025-11-05.
③ 台军寻求“可移动无人机反制系统”,或与美国方面进行合作.观察者网.2025-05-22.
④ 台媒炒美宣布售台3.6亿美元“攻击无人机导弹系统”,岛内网友:又来骗钱!.环球网.2024-06-19.
⑤ 台军报告承认军购“被美坑”.环球网.2025-11-04.
⑥ “还不如大陆快递货运无人机”.环球时报.2023-02-09.
⑦ 美支持“台独”改变策略,深挖与台湾军火合作的神秘公司.昆仑策研究院.2025-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