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把“商票”和“承兑汇票”放在一起比较,其实两者并不是并列关系。承兑汇票是大类,商票只是其中的一种。弄清“谁包含谁”、谁来承兑、信用与利率怎么变,就不再混淆。
承兑汇票是一种到期付款的票据,总共有两种形态。由银行承诺到期付款,叫银行承兑汇票,业内常称“银票”;由企业或其财务公司承诺到期付款,叫商业承兑汇票,也就是“商票”。所以,商票属于承兑汇票的一种,区别在“谁来承诺付款”。
信用来源不同,风险与价格就不同。银票背后是银行信用,违约风险低,市场认可度高,贴现利率通常更低、成交更快;商票背后是企业信用,信用强弱取决于承兑企业的资质、资产负债与经营稳定性,强主体、核心企业的商票价格也能很好,但整体平均利率通常高于银票。电子化已成主流,两者都可以做电票,期限常见6—12个月;真正影响贴现利率的是承兑主体、剩余期限与当期资金面,而不是“电票/纸票”本身。背书与流转方面,银票可流转范围更广、接受度更高;商票在非核心链条或弱信用企业间,可能会遇到流转与准入限制。
结算与议价时,核心企业为提高上下游粘性、占用更少的银行授信,会偏向开立商票;但为提升供应商体验、压低融资成本,很多头部企业会搭配银票或提供保函、保证等增信手段。融资与贴现时,急用资金且追求成本低,优先对比银票;若拿到的是商票,建议先核验承兑人资质、在票交所与司法信息中的风险记录,再到平台比价贴现利率与费用,强信用商票同样可以高效率变现。合同与风控上,两者都要把贸易背景、到期兑付路径、违约责任写清;商票还应加上“增信安排、回购条款、保证金或备用银票替代”等保护条款,降低到期不兑付的执行风险。
一句话总结:承兑汇票是“大类”,商票是“其一”。银票靠银行信用,价格更优、流动性更强;商票靠企业信用,价格取决于承兑人的强弱与市场资金面。拿到票据时,先看承兑主体,再比贴现利率与费用,必要时做增信与条款保护。需要实时比价,可以在贴票宝官网查询“今日贴现利率”,同口径对比更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