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to C助贷业务的增长逐渐放缓,互金公司纷纷开始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行业讨论更多的除了“出海”,就是“金融科技输出”相关服务。
在多年主营助贷业务中,积累了流量运营、大数据风控、敏捷科技等核心能力后,互金公司再将这些能力重新组合、打包,投向更广阔的天地——中小银行市场。
比如,「奇富科技」最近两年常在其财报中提到的“端到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
「奇富科技」从2021年开始为金融机构提供本地部署、模块化风险管理SaaS服务。2023年开始提供端到端技术解决方案。
在多年实践后,2024年底聚焦发展以“奇富数科”为品牌的端到端技术解决方案。
“端到端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内容包括了:
零售信贷产品(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小微经营贷)的设计、获客增长、风险管理、用户经营和系统开发等环节。
这类服务如何收费?
去年12月,奇富数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中标某城商行数字化零售贷款项目,其投标报价(技术服务费率)显示——
不同的贷款利率区间,会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分润。
今年5月,奇富数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又中标中部某城商行经营贷联合运营项目.
相关技术服务费,也是不同的对客利率区间有不同的服务费比例。而催收服务费则有坐席每个月的价格,以及回款金额的一定比例来进行结算。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奇富数科」正是大家熟悉的上市公司「奇富科技」的子公司。
01 从消费贷到小微贷解决方案
提及「奇富数科」的技术解决方案业务,就不得不提其在去年底升级的FocusPRO,也就是数字普惠信贷解决方案。
该方案1.0版本侧重在消费贷领域,帮助银行解决业务增长乏力背景下,想要客群适度下沉却面临的获客难、风控弱、运营粗放等系列难题。
去年升级的2.0版本则是在小微信贷领域独创小微信贷三段式逐级授信体系。
其官方是这样介绍的:
基于奇富科技自营业务积累的海量用户和运营实战经验,可以为银行提供覆盖小微客群在产品设计、营销获客、风险管理、精细化经营、及技术研发相关服务;
产品应用了线上大数据,以及对传统IPC技术进行数智化升级,构建了一套完整且精细的分行业交叉检验逻辑体系,包含线上线下逻辑交叉校验和不同时点信息的逻辑一致性检验。可以按周迭代产品特性,按季迭代纵深化营销指引,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对产品力持续提升。
产品应用万亿级别放款量实操经验验证的模型与高频迭代的风险策略,同时采用兼顾收益与风险的利率定价模型,充分还原经营主体整体财务状况,从申请人及经营主体双管齐下共同考察借款人实际负债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据了解,「奇富数科」在和长三角某上市银行客户合作中,助力该银行的小微经营贷业务户均授信额度约35万,纯线上自动化审批出额占比约占一半,另一半触发到线下尽调的全流程作业时间只需45分钟至1小时以内。
「一只互金鹅」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及过——
当前,纯大数据风控的小微企业贷款已经不常被银行提及,在经济下行、金融行业风险攀升大背景下,线上、线下的交叉审核成为很多银行小微贷款风控的必要环节。
如果还能保证审批效率,则十分难得。
02 数千万借款客户运营经验
有城商行人士告诉「一只互金鹅」,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是一条十分漫长的路,背后也确实隐藏着庞大的市场。市场上为银行提供金融科技输出相关服务的第三方机构很多,竞争激烈。
该人士坦言,其实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已从早期的系统上云、业务线上化,转向了“深度赋能业务、重塑核心竞争力”为特征的下半场。
换句话说,这一阶段,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已经从对技术工具的需求,转向了对数据价值挖掘、生态场景深耕、智能化实际应用能力落地等需求。
例如,第三方金科机构对用户的精细化运营能力,就会是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会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奇富科技」2025年一季度财报,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其批准信用额度的用户达到5840万,累计借款人数达到3550万,客户复借率达到95.1%,而在2024年末该数据为93.9%。
其他几家互金上市公司的复借率均未能达到此数字。
再看一个点——
「奇富科技」是互金市场较为早期就在各大互联网场景平台应用API模式获客的助贷平台。
据其财报,截至一季度末,「奇富科技」已经在63家合作伙伴处通过API模式获客,这些合伙伙伴包括领先的互联网流量平台/支付/电商/叫车/智能手机公司/金融机构等。而这背后又连接了163家金融机构合作伙伴。
这些能力是建立在其自营业务多年实践的基础之上。
这些能力,也是中小银行的消费贷、经营贷等业务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能力。
金融科技服务市场竞争激烈。
但,有海量用户实战经验的机构确实并不多,「奇富科技」是比较少有的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