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龄化浪潮席卷城乡,如何让养老保障的阳光照进每个角落?泸州农商银行以创新金融之笔作答。7月1日,随着黄舣支行首笔“社保养老贷”的落地,一张写满民生温度的时代答卷在酒城大地徐徐展开。
在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交汇点上,泸州农商银行精准捕捉到困难群体“养老断缴”的社会痛点。当传统社保政策遭遇个体经济困境,“社保养老贷”应运而生——这不仅是一款金融产品,更是一套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系统解决方案。黄舣支行的迅速响应成为关键落子:行长挂帅的政策解读专班将制度文本转化为实操指南,村社微信群里的政策图解与田间地头的走访宣讲,让金融甘霖精准滴灌至最需要的土壤。
6月20日,客户张先生(化名)的到访揭开了创新实践的序幕。新建住房掏空了积蓄,而11月将满60岁的养老倒计时更如悬顶之剑。正当补缴希望即将被现实吞噬时,“社保养老贷”的政策曙光穿透阴霾。当婚姻证明缺失成为拦路虎,支行员工化身“民生联络员”,紧急对接民政部门补办手续;当审批流程遭遇时间壁垒,绿色通道瞬间开启。从6月20日申请到7月1日放款,这场仅耗时11天的“政银服务接力赛”,不仅解开了张先生的养老心结,更验证了制度设计的民生温度。“这贷款救了我的养老命!”张先生的感慨道。
首笔贷款的象征意义远超数字本身。黄舣支行的成功试点就是起点。支行行长表示,将深化三方面突破:一是构建“村级金融联络员”制度,让政策宣传从“广覆盖”走向“深渗透”;二是打通社保与信贷系统数据壁垒,实现“无感审批”;三是联合镇政府建立困难群体动态名录,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这些举措将共同织就一张更具韧性的民生保障网。
正如泸州农商银行负责人所言:“金融机构的社会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利润,更在于能否成为社会问题的解决者。我行要将‘社保养老贷’的一点星火行成燎原之势,体现农商行人的责任担当。我们不仅要在金融产品上创新,更要构建金融向善的力量以重塑民生保障的生态版图。在老龄化与乡村振兴的交响曲中,我们要谱写出创新实践最动人的乐章。”(吴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