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价格:议价
藏品编号:YX25070908
在古董收藏的宏大叙事里,晚清银币是承载王朝余晖与时代变革的特殊载体。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作为清王朝币制改革的巅峰之作,以精湛工艺、独特历史身份,成为藏界解码晚清货币文化、触摸封建王朝最后脉搏的关键密钥,是值得藏家珍视的“王朝终章之币”。
藏品概览:龙银典范,形制昭彰
(一)基础信息
- 年代:宣统三年(1911年 ),清王朝覆灭前夜的最后铸币,见证封建帝制的落幕与新时代的胎动。
- 类别:清代机制银币,晚清币制改革“国币”定位的核心品种,承载统一货币、稳固金融的历史使命。
- 规格:直径约39毫米,重26.5克,标准壹圆银币制式,银质纯净,历经岁月包浆温润,尽显历史厚重感。
(二)外观细节
- 正面:珠圈内“大清银币”四字楷书,笔力雄健,尽显皇家威严;珠圈外上环镌满文“大清银币”,下环“宣统三年”,左右长枝菊花纹对称点缀,既暗合晚清“君主立宪”的改良尝试(菊花象征宪政 ),又以传统纹样彰显文化根基。
- 背面:中央曲须龙气势恢宏,龙身鳞片细密如甲,龙须弯曲飘逸(“曲须”之名由此而来 ),龙眼圆睁含威,龙爪遒劲抓握宝珠;龙纹外绕英文“ONE DOLLAR”(壹圆 ),中西元素交融,定格晚清“传统与革新碰撞”的时代图景。
币制改革,王朝绝唱
晚清以降,货币体系混乱(银两、制钱、外币并行 ),财政危机加剧。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推行“银本位”改革,计划以“大清银币”统一全国货币。意大利雕刻师路易·乔治(Luigi Giorgi )操刀设计,历经长须龙、短须龙、反龙等版别试铸,最终选定曲须龙为流通版——其龙纹既保留中国传统“皇权象征”,又因龙须飘逸、姿态舒展,被认为更契合“立宪新政”的开明气象。
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土崩瓦解,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 )仅短暂流通便戛然而止。这枚银币,既是晚清“自救改革”的货币实践,更是封建王朝在历史浪潮中最后的“金融注脚”,承载着王朝覆灭的悲壮与时代转型的阵痛。
中西合璧,匠艺巅峰
(一)模具雕刻:皇权符号的现代演绎
银币模具由意大利雕刻师路易·乔治主导设计,融合西方写实雕塑与中国传统龙纹审美:
- 龙纹摒弃明清龙纹的繁琐堆砌,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勾勒龙身动态,龙须“曲而不弱”,既保留皇家威严,又添几分灵动;
- 文字雕刻上,“大清银币”楷书借鉴颜体风骨,笔画刚劲厚重,满文与汉文对称布局,彰显“满汉一体”的政治意涵;
- 菊花纹装饰暗藏玄机,花瓣脉络清晰,既呼应“宪政”象征(西方菊花常与“自由、平等”关联 ),又以传统纹样柔化币面硬朗感,体现“中西调和”的设计智慧。
(二)铸造工艺:机制币的成熟实践
采用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引进的先进机器压制技术:
- 银币表面光洁如镜,压力均匀,龙纹、文字立体感极强,龙鳞、龙须等细节分毫毕现;
- 边齿规整,采用“鹰洋式”马齿边,咬合紧密,有效防止私铸与磨损;
- 银料配比严格(含银量约90% ),经多次熔炼提纯,确保银币成色稳定,历经百年仍银质温润,展现晚清机制币铸造的最高水准。
收藏价值:王朝遗珍,多维赋能
(一)历史价值:封建帝制的“金融标本”
作为清王朝最后一款“国币”,它见证了封建帝制的终结与共和时代的开启。从币制改革的“自救尝试”,到辛亥革命的“历史转折”,银币背后的每一段故事,都是解码晚清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化石”。收藏此币,如同手握一部微型“晚清史”,能触摸王朝覆灭的温度,感受时代变革的脉搏。
(二)艺术价值:龙纹银币的“美学标杆”
曲须龙版别是大清银币设计的“集大成者”:
- 龙纹造型摆脱传统龙币的“凶猛威慑”,以“曲须舒展”诠释“开明气象”,是中国龙纹艺术从“皇权象征”向“文化符号”过渡的关键案例;
- 中西合璧的设计语言,开创近代货币艺术新范式,文字、纹样、龙形的布局,至今仍具艺术借鉴价值,堪称中国近代机制币美学的“标杆之作”。
(三)稀缺性与市场价值:藏界“硬通货”
- 存世量稀:因辛亥革命爆发,曲须龙银币铸造时间短、流通范围窄,且大量银币在战乱中被熔铸,目前存世量稀少,尤其是品相上佳的“原光币”,堪称凤毛麟角;
- 市场硬通货:在拍卖市场,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 )长期受藏家关注。其稀缺性与“王朝终章”的文化附加值,使其成为藏界抗风险、保增值的优质标的,随着晚清货币研究的深化、藏家认知的提升,价值有望持续攀升。
藏家寄语:守护银辉里的王朝记忆
上述藏品均为陈先生本人亲自实物拍摄(非专业拍摄,实物更为清晰、美观。),现陈先生诚心传递,价格可洽谈。宣统三年大清银币壹圆,是晚清金融改革的结晶,是艺术与权力的融合载体,更是王朝末路的沉默见证。
若您是深耕钱币收藏的行家,它将为您的 “清代银币” 收藏填补关键拼图,让晚清币制变革的收藏体系更完整,触摸机制币工艺巅峰的温度;若您是热爱历史的文化探寻者,币面上的龙纹、铭文、英文,将带您穿越百年,感受晚清政权的挣扎、金融改革的阵痛与艺术交融的火花,在银辉流转中聆听王朝的挽歌;若您是着眼价值传承的藏家,其稀缺性、历史价值与市场潜力,将为资产赋予 “晚清金融标本” 的独特价值,让银质记忆在岁月中持续增值。
1911年的炉火早已熄灭,但这枚曲须龙银币,依然带着清王朝的最后一丝余晖,等待与懂它的藏家相遇。它是王朝的终章,更是时代的序章——收藏此币,既是守护一段历史,更是传承一种文化,让封建帝制与共和曙光的碰撞,在当代收藏中绽放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