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Meta此次从苹果挖角庞若鸣,主要是为其新设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壮大研发团队
文|《财经》特约撰稿人 金焱 发自华盛顿
编辑 | 苏琦
据媒体报道,Meta近日向前苹果AI/ML(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华人学者庞若鸣(Ruoming Pang)抛出了超2亿美元年薪。为争取庞若鸣加盟,Meta为其量身定制的薪资方案,不仅超过苹果CEO(首席执行官)库克的7460万美元薪酬,甚至直逼体育巨星C罗和NBA球星库里的年收入水平。
庞若鸣被盛赞为“难得一见的工程师”:备受众人尊敬与喜爱,是机器学习专家中的佼佼者,不仅精通ML,更对基础设施有着深刻理解。
业内人士分析,Meta为庞若鸣所开出的巨额薪酬包名义上虽高达2亿美元,但大部分采用股票、签约奖金和绩效挂钩发放方式,并非一次性到手,需多年服务绑定和达到Meta市值增长指标才能解锁。股票是薪酬包中最大组成部分,发放与具体绩效指标挂钩。不过,这数亿美元的总账面价值,仍刷新了企业对AI核心人才的估值边界。
在Meta砸2亿美金抢AI大牛的同时,微软却裁员1.5万人降低成本,突显了AI竞赛的冰火两重天。在AI转型期,微软面临着降本增效与资本重压的双重挑战。微软2025年第三轮裁员9000人,年内累计裁减1.7万人,核心工程师占比40%释放强烈转型信号,裁员人数创造了公司的历史记录。微软大规模裁员的背景是AI基础设施投入激增。公司预计在截至6月的12个月中,资本支出将达到800亿美元,较上年的560亿美元同比激增43%。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今年4月告诉投资者,公司正在“降本增效”以实现平衡。今年7月,微软针对销售岗的9000人削减,恰发生在一季度营收加速增长后。
微软公司裁员覆盖多个部门,并非局限于某一条业务线。以今年5月裁员6000人为例,被裁掉的软件工程师就占了40%,这是微软公司内部传统的核心岗位。如此高的比例反映出技术更新正在深刻影响工程师这一“铁饭碗”职业,同时也预示着科技巨头微软正全面转向AI领域。微软近期大规模裁员或许正在向AI领域转型,而这种转型也意味着大量的传统IT工作者将被取代。
AI转型意味着大量的传统IT工作者将被取代。摄/金焱
微软的大规模裁员并全力转向AI领域的做法并非孤例,而是当前全球科技界的缩影。当AI技术及应用呈爆发式增长之际,全球几乎所有大型科技企业都在调整人力结构,旨在降低开支并将资源倾向于AI。自2023年以来,亚马逊累计削减了2.7万个岗位,多个传统岗位已全面实现AI化。与此同时,谷歌、Meta 和 IBM 等科技公司,也在2024年不同程度地进行了裁员,且不乏“AI岗位取代传统岗位”的案例,包括Meta正在用自研大语言模型提升内容审核效率,减少人工审核团队的规模。
在谷歌任工作首席软件工程师超过15年后,2021年,庞若鸣加盟苹果,后升任基础模型团队(AFM)负责人,领导约100名工程师推进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的研发,打造支持苹果AI和下一代Siri的大模型,并负责包括Genmoji和邮件摘要等Apple Intelligence核心功能。在苹果期间,他的主要工作涉及了大模型全流程开发,包括预训练架构设计、后训练调优及推理效能提升,以及多模态能力构建,即开发同时理解与生成文本、图像等多模态内容的核心技术。
有消息称,Meta此次从苹果挖角庞若鸣,主要是为其新设立的“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简称MSL)壮大研发团队。该实验室由前Scale AI创始人Alexandr Wang领导,已吸纳GitHub首席执行官Nat Friedman、Safe Superintelligence公司的创始人Daniel Gross等多位AI界资深人士。Meta甚至通过持有Scale AI 49%股份,进一步强化这一战略布局。
此前有消息称,苹果公司正“认真评估”放弃其自研大型语言模型(LLM),转而引入Anthropic或OpenAI旗下的AI技术支持下一代Siri功能。由于苹果内部研发AI进展缓慢,已导致多名核心AI工程师退出公司。Meta近期在AI人才争夺战中攻势凶猛,相继挖来OpenAI、Anthropic与谷歌DeepMind等科技巨头的多名中坚力量。自从Meta推出LLaMA系列模型以来,尽管获得关注,但公司内部仍对其“进展不及预期”颇为焦虑。Meta希望借助庞若鸣等顶尖人才,填补自身在超大模型和智能助手研发上的差距。未来,庞若鸣能否在Meta主导的“超级智能”研究中发挥颠覆性作用,将成为业界焦点。而对于苹果而言,如何重振AI团队士气,加速开发进程,更是不容忽视的挑战。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 摄/金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