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俄罗斯卫星社9日转引俄国防部消息,俄军于9日凌晨使用“匕首”导弹及攻击无人机,对乌克兰军用机场进行集群打击,目标全部摧毁。而另一边,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当地时间9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纽波特纽斯”号首次抵达冰岛。这两件事,将地区局势推向了更为复杂的境地。
俄国防部战报显示,9日凌晨,俄罗斯武装力量使用“匕首”高超音速导弹等远程空射高精度武器,以及远程攻击无人机,对乌克兰军用机场基础设施展开集群打击,并且明确表示打击目标已达成,所有既定目标皆被摧毁。这一行动展现了俄罗斯在军事技术和作战能力上的优势。“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具有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等特点,能够突破敌方防空系统,对重要目标实施精确打击。
普京(资料图)
此外,俄国防部还指出,俄罗斯武装力量在打击过程中,防空系统击落了9枚制导航空炸弹、4枚美制“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炮弹和226架无人机。俄军还打击了乌军的弹药库,以及乌军部队和外国雇佣军在135个地区的临时驻扎点。这一系列行动表明,俄罗斯在军事行动中不仅注重对关键军事设施的打击,还致力于削弱乌军的作战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
从战略角度来看,俄军对乌克兰军用机场的打击,旨在夺取制空权,限制乌军的空中力量行动,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创造有利条件。打击乌军弹药库和外国雇佣军驻扎点,则是为了削弱乌军的战斗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俄罗斯的这一系列军事行动,是其在俄乌冲突中根据战场形势做出的战略决策,旨在实现自身的军事目标。
在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对俄罗斯加强北极地区军事部署的担忧日益增多的背景下,美国海军“纽波特纽斯”号攻击核潜艇于当地时间9日首次抵达冰岛。美国驻冰岛大使馆临时代办埃琳·索耶尔当日在一份声明中称,美国和冰岛“秉持的共同目标是维持北极地区低紧张局势,同时充分意识到俄罗斯在该地区建立军事存在的努力”。但这一声明背后,美国的真实意图值得深思。
特朗普(资料图)
美国海军欧洲-非洲司令部司令斯图尔特·蒙施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接受媒体采访时宣称,这艘核潜艇停靠港口对于“向对手发出我们在该地区存在的战略信号”和“向美国盟友提供保证”来说很重要。这表明美国将北极地区视为与俄罗斯进行战略博弈的重要区域。通过派遣核潜艇抵达冰岛,美国试图展示其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俄罗斯形成威慑,同时向其北约盟友表明美国在北极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对盟友的支持。
回顾2024年7月,美国国防部发布《2024年北极战略》,将北极描述为对美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该战略表示,美国将扩大在北极地区的军备能力和监视活动,特别是加强对高科技传感器、雷达系统和一系列军事装备的投入,以确保北极不会成为所谓的“战略盲点”。美国还强调与加拿大等盟友在北极加强合作的必要性,试图带领盟国在北极地区设立新机制、规则和程序,以确立自身主导地位和北极霸权。此次“纽波特纽斯”号核潜艇抵达冰岛,正是美国实施其北极战略的具体举措之一。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在报道“纽波特纽斯”号核潜艇抵达冰岛这一事件时,还提及美国《2024年北极战略》,声称该战略不仅概述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日益增长的军事和经济利益,“也让人们注意到中国在该地区扩大影响力的努力”。然而,中国在北极事务上一直秉持着“尊重、合作、共赢、可持续”的基本原则。
中国是北极事务的重要利益攸关方,积极参与北极事务的合作与治理,旨在维护北极和平稳定,促进北极可持续发展。中国在北极的活动主要集中在科学研究、环境保护、航道利用等领域,与各方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北极地区的发展。美国媒体无端将中国扯入北极军事竞争的话题中,是对中国北极政策的歪曲和误解。其目的可能是为了渲染所谓的“威胁”,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拉拢盟友共同对抗俄罗斯。
北极(资料图)
俄罗斯方面,对于北极地区的开发和安全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今年3月出席国际北极论坛时表示,俄罗斯从未威胁过北极地区的任何国家,但是俄方也正在密切关注北极地区的局势,并且不会允许任何侵犯俄罗斯主权的行为。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资源,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目前来看,俄军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仍在持续,其通过精准打击,试图实现战略目标。而美国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动作,如核潜艇抵达冰岛,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美媒无端扯上中国,更是为北极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蒙上了一层阴影。未来,随着各方在北极地区的利益诉求不断变化,以及俄乌冲突的持续发展,地区局势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国际社会应保持警惕,倡导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争端,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