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媒疾呼:“美国正在把月球拱手相让给中国?”
或许是当下美国太空领域充满忧患意识的“警世恒言”
7月20日“人类月球日”,美媒疾呼:如果继续拖延,2029年率先登月的将是中国航天员而非美国人。文章痛批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被SLS火箭、官僚主义和政治分肥拖垮,成本高、节奏慢,难以建立可持续月球基地;而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正稳步推进,目标直指“永久驻留”。作者提出四步紧急方案:撤换NASA领导、砍掉SLS与Gateway,改走商业月球路线;放手让SpaceX专注火星;NASA只做监管与租户,借力民营火箭与空间站;以“工业村”而非“插旗”定义新胜利。否则,美国将把地外未来拱手相让。
卫网君
始于2018年的中美全方位竞争,或将在2030年中国成功登月之际迎来一个历史性节点。在当今全球政治语境下,登月已远非单纯的科技探索,已然成为大国角逐的“标志性舞台”。倘中国在登月竞争中胜出,不仅象征着太空竞赛领导权的易位,更是一场关乎文明领导力更迭的交接仪式,将对世界产生强大的心理震撼。
面对美国可能“拱手相让”月球主导权的趋势,美国人自己开出的药方是:“大胆的领导”与“敏锐的战略支点”,拥抱商业化和创新驱动模式。美国必须“即刻行动”,而非坐视月球成为中国的专属舞台。
这或许可视为当下美国太空领域充满忧患意识的“警世恒言”。
新闻链接:
02
国家航天局:质量问题,终身追责
中国商业航天生态建设进入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阶段
国家航天局7月21日发布《通知》,首次对商业航天项目实行“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管。范围涵盖研制、发射、在轨、回收、退役所有环节;凡市场化投融资的遥感星座、火箭、太空旅游等均须纳入。确立“四方协同”机制:政府定标准、企业负主责、发包方监督、第三方独立评估。文件首创“质量终身追责”,重大质量事故或弄虚作假将终身追责并可能追刑责;高风险首飞、复飞须额外隐患排查;发射实行“许可+节点放行”,失利必须归零并获批才能复飞;在轨及退役须符合碎片减缓规定,违规可强制处置。配套将出台标准、认证目录及第三方管理办法,年内启动火箭、卫星、在轨服务试点。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从规模竞速转入“强监管、高质量”新阶段。
卫网君
《通知》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生态建设进入高质量转型的关键阶段。
《通知》首次构建了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监管框架,明确将“市场买单项目”纳入监管范畴,填补制度空白;首创“四方协同”机制,破解长期存在的标准模糊与责任边界不清难题;首次建立企业为首要责任主体的终身追责约束机制。
这一制度设计,为商业航天产业从“规模竞速”转向“质量竞争”、从“野蛮生长”迈向“精细运营”提供了坚实保障。
然而,最大的挑战在于监管与创新的平衡,包括企业合规成本陡增挤压创新空间;政策执行灵活性不足对技术突破的抑制等等“一管就死”的痼疾。
为防范监管过载削弱市场活力,亟需配套机制支持,包括建立合规成本补偿路径、设立前沿技术沙盒试验区,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同时留足试错空间。让制度既要成为产业发展的 “安全阀”,更要成为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新闻链接:
03
国企发展商业航天的模式转型思考
核心矛盾在于体制基因与市场规律的对抗
用SWOT剖析国企进军商业航天的现状与出路:优势在人才、技术与完备产业链;劣势是行政冗长、成本高、市场反应慢。机会来自国家战略、新质生产力需求和技术迭代;威胁则是商业对手低价冲击和内部僵化。作者提出“五步法”:扁平组织、全国择优供应链、小步快跑迭代研发、数字孪生+虚拟试验、以市场需求倒推产品,实现从“国家任务”到“商业闭环”的跨越,助力国企在万亿商业航天赛道领跑。
卫网君
国企转型商业航天的核心矛盾在于体制基因与市场规律的对抗。一方面,国企发展商业航天,具有技术沉淀厚、基础设施复用潜力大、政策红利释放强劲等战略资源整合优势,可构建“国家队主导核心环节+民企创新补充”的产业生态,避免低水平重复竞争。另一方面,也存在体制机制僵化制约市场响应、组织模式与商业逻辑不相适应、创新机制与产业应用脱节等关键矛盾与转型挑战。
唯有通过“技术开放化、组织敏捷化、供应市场化”,才能将国家战略资源转化为商业竞争力。
新闻链接:
04
黄仁勋:美国在5G惨败,不能在AI和6G重蹈覆辙
折射了美国科技战略困境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播客中直言美国已全盘输掉5G,警告绝不能在AI与6G上重蹈覆辙。他认为6G将由AI驱动,美国欲保持领先,就必须让全球开发者都基于美技术栈创新,而非限制技术输出;目前全球约半数AI开发者在中国。黄仁勋主张美应推动芯片、系统等底层技术成为全球标准,形成“技术扩散→开发者聚集→生态繁荣”的正循环,同时承认各国需构建符合自身语言文化的本土AI体系。
卫网君
黄仁勋的言论,事实上折射了美国科技战略困境。
轻描淡写的一句“输掉5G”,实则是美国技术霸权傲慢与短视的代价,技术落后只是表象,政策愚蠢才是根源。黄教主一边鼓吹“美国技术统治世界”,却对美国AI战略的精神分裂视而不见,沉浸在霸权迷梦中。
黄氏逻辑的致命悖论,需要6G救赎战拯救,但理想与现实还有着巨大鸿沟,真正的技术领袖,不是靠禁令和制裁的霸权加冕的。
新闻链接:
05
特朗普黄金穹顶:绕开马斯克太空帝国?
美国太空产业控制权争夺已进入“技术+政治”双线战场
特朗普政府推出“黄金穹顶”计划,目标三年内为美国本土打造覆盖助推、中段、末段的全域导弹防御网。系统整合低轨卫星“天眼”、上千枚天基拦截器和AI指挥中枢,预算或超万亿美元。太空军中将古特莱因须在60天内交出架构方案,2028年形成战力。技术可行但成本高昂,且受地缘政治、供应链及川马决裂影响,SpaceX可能被边缘化。若成功,将重塑全球威慑格局;若失败,恐重演“星球大战”烧钱旧梦。
卫网君
能否绕开马斯克的太空帝国?实际上是回答三个问题。
一、美国太空计划能否离开马斯克?
二、离开马斯克后,美国太空领域的走向如何?
三、马斯克太空帝国何去何从?
从目前来看,美国太空计划短期仍依赖马斯克,但政治因素正推动“去马斯克化”。若强行切割,美国太空业将付出高昂成本与时间代价,马斯克虽然被动,但还可通过技术壁垒和全球化布局化解危机。未来胜负在于,SpaceX能否在星舰等核心技术上建立代差优势,以及替代供应链的成熟速度。美国太空产业控制权争夺已进入“技术+政治”双线战场,马斯克的太空帝国是否已近黄昏,尚无法定论。
新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