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时节,乌江源百里画廊上游纳界河畔绝壁峭立,碧水蜿蜒,风景如画。河岸上,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自强乡山口村枇杷种植基地里,成片的枇杷树郁郁葱葱,挂满枝头的枇杷果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金黄,散发出令人陶醉的果香。林下,三五成群采摘枇杷的果农及呼朋唤友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让原本沉寂的山野变得热闹起来。
长顺县山口村枇杷种植基地。
“我们的‘五星枇杷’已经发展到1760多亩,每年能为当地群众创造400余万元的年产值。”自强乡党委书记陈峤告诉笔者,每年5月中旬至6月初是当地枇杷的黄金采摘期,随着大量游客的到来,在解决枇杷销路的同时也带火了乡村旅游。
自强乡山口村位于乌江源百里画廊上游纳界河畔,倒锅式的地形地貌涵盖不住水土,土地越垦越荒。近年来,自强乡因地制宜发展既涵养水源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枇杷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种植的“生态致富”路。
游客正在采摘枇杷。
“在政府的指导下,科学的管护方法让我们山口村的枇杷都能长到鸡蛋大小。”当地农户郭太兴家种植了28亩枇杷,目前挂果的达14亩。“一亩地平均32棵树,平均每棵树能产80斤,按批发价6元一斤计算,14亩枇杷产值可达22万元,我家还养了15箱蜜蜂,每年能卖15,000元左右,20斤左右的枇杷花茶能卖600元。”郭太兴精准地算着经济账。
长顺县山口村枇杷。
近年来,织金县自强乡山口村因地制宜发展既涵养水源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枇杷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种植的生态致富路。(图/文 杨超、肖玉旭、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