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13 日,商务部宣布对欧盟两家银行实施反制,禁止中企与其交易,事由欧盟无理制裁中资机构。
欧盟此前以涉俄为由,对中国多家金融机构实施制裁。此类制裁缺乏事实依据,违背国际法基本原则,严重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中方此次反制,是对自身利益的正当捍卫,也是对欧盟错误行径的必要回应。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推动美欧达成一项贸易协议,其中条款对欧盟颇为不利。美国对欧盟出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较对英国同类商品高出 3 个百分点。协议要求欧盟在未来五年内对美直接投资不低于 800 亿欧元,并额外采购 400 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产品。这一协议的签订,使欧盟产业面临美国标准的冲击,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已出现利润下滑迹象。
协议签订后,欧盟内部批评声浪不断。匈牙利外长公开表示,该协议让欧盟经济蒙受不必要的损失,指责冯德莱恩在谈判中未能维护欧盟整体利益。波兰、捷克等中东欧国家的经济部门也对协议提出质疑,认为其将加剧区域经济失衡。欧盟议会内部,已有超过 20 名议员联名提出对冯德莱恩的不信任动议。
即将举行的美俄领导人会晤,未将欧盟纳入参与方名单。这一会晤可能涉及俄乌冲突的解决方案,而方案的任何变动都将直接影响欧洲安全格局。欧盟作为俄乌冲突的近邻,在相关问题上的话语权被边缘化。冯德莱恩对此未发表任何公开声明,其沉默被解读为对美国外交策略的默认,进一步凸显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被动地位。
中方此次反制措施依据《反外国制裁法》制定,将欧盟两家银行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境内所有企业、机构及个人,不得与这两家银行发生任何形式的业务往来,包括资金结算、信贷合作等。被列入清单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已开始缩减业务规模,其母公司股价在消息公布后单日下跌超过 5%。
欧盟制裁中国金融机构的理由站不住脚。所谓 “涉俄” 指控缺乏确凿证据,实为单边制裁的借口。这种做法严重破坏国际金融秩序,也损害了中欧经贸合作的基础。中方多次强调,任何国家都不应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更不应以制裁手段施压。此次反制释放出明确信号,中国不会容忍任何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
冯德莱恩任内推行的对华政策屡遭挫折。其主导的 “去中国化” 供应链计划,在欧盟企业中响应者寥寥。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4 年中欧贸易额仍保持 3.8% 的增长,远超欧盟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增速。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发表评论指出,冯德莱恩的对华强硬路线不符合欧盟经济利益,反而导致欧洲企业错失中国市场机遇。
在近期举行的中欧企业家座谈会上,超过 70% 的欧洲企业代表呼吁欧盟调整对华政策,营造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德国工业联合会主席明确表示,与中国 “脱钩” 将使德国汽车产业每年损失至少 200 亿欧元营收。这些声音反映出欧盟企业对当前对华政策的不满。
欧盟需重新审视自身战略定位。过度依赖美国的外交与安全政策,已使欧盟在能源、经济等领域付出沉重代价。能源自主方面,欧盟对俄罗斯能源的替代进程缓慢,2024 年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价格较国际均价高出 40%。冯德莱恩若想扭转当前困境,需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倾听成员国及企业的合理诉求,在维护欧盟整体利益的基础上重塑对华关系。否则,其职位稳定性将面临更大挑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国利益交织。中方的反制措施并非针对欧盟整体,而是对错误行为的必要回应。欧盟若能正视分歧,回到对话协商的轨道,中欧关系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冯德莱恩的政治命运,或将成为检验欧盟战略自主能力的试金石。
上一篇:成都银行董事长王晖辞职
下一篇:成都银行董事长王晖提前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