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拂面,桃梨满枝。走进西固区柳泉镇中坪村,民居整齐划一,村道干净整洁,产业蓬勃发展……这便是西固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美丽产业、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丽廊道、美丽农居、美丽动力、美丽民生、美丽党建“八个美丽”,做好农村规划、建设、治理、经营四篇文章,打造出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既重内容又重内涵、既守底色又显成色的“五彩柳泉”乡村振兴示范带而呈现出的乡村景象。
“五彩柳泉”乡村振兴示范带共覆盖柳泉镇东坪、中坪、西坪3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115户、6527人。示范带建设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紧扣建设城市拓展区功能定位,立足城郊优势,将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新引擎,以重点项目作为支撑,统筹推进“一带两轴三片区”总体思路建设(“一带”即南部面山文化带,“两轴”即以主干道为主的南北发展轴、以东西主干道为主的东西发展轴,“三片区”即东坪村“农旅融合”片区、中坪村“乡村旅游”片区、西坪村“绿色生态”片区),构建“东文、中旅、西绿、南种、北融”的发展格局,聚力打造经济强镇、文化大镇。
截至目前,示范带内共建成省级旅游样板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3个,市级和美乡村1个,累计向上争取国家专项债券资金7530万元,绘就一幅和美画卷。
“以前大门口乱堆杂物,影响了村容村貌,现在大家都自觉清理门前杂物,村子焕然一新,住着更舒心了。”村民芦大清笑着说。
柳泉镇重点实施“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行动,积极动员村民、志愿者等1万余人次参与,清理村巷道和房前屋后的生产工具、建筑材料、柴草杂物和积存垃圾等657吨,拆除违法建设124处,整治面积6000多平方米。推动村容村貌“一周一个样、一月大变样”。加强镇域内主干道两侧秩序管理,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紧紧围绕重点区域和顽固点位,定人定岗定责定量,累计清理流动摊点175次,规范“门前三包”800余处,整改各类占道经营213处。针对交通沿线、铁路沿线运料车未围挡覆盖、乱堆物料等问题,开展现场整改,清理物料约500立方米。在示范带“美丽廊道”沿线开展“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栽植白皮松、国槐、侧柏等苗木5000余棵,全镇绿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美丽廊道”颜值全面提升。
走进西坪村,家家户户门前绿树成荫,小菜园、小花园错落有致,栽植着各类植物,让村庄质朴又宁静。
柳泉镇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鼓励百巷百院大比拼,树立一批典型示范户推动创建工作。
美丽庭院以“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为评比要求,鼓励村民在庭院内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美丽巷道以“干净、整洁、有序”为评比要求,通过宣传动员、评比公布等程序,以点带面提升整村风貌。截至目前,全镇共评比培育示范户274户。
“我们以东坪村农旅融合园、中坪村农耕生活体验园和西坪村绿色生态园为主体,投资250万元,建成各类小菜园135个,小果园97个,小花园89个,小游园11个,打造集农耕生产、休闲体验、绿色康养等多元素于一体的‘农耕生态公园’。”柳泉镇镇长冯亮英说。
柳泉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制度,持续加大“美丽田园”内乱搭乱建、违章建筑、残垣断壁整治力度,截至目前共清理整治私搭乱建11处,复耕土地100余平方米,将农耕文化宣传、农耕生活体验等融入“美丽田园”,带动农旅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柳泉镇依托新鑫昌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鑫宝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利用金融信贷支持和农业设施奖补政策等渠道,加快食用菌、高原夏菜、林果等产业发展。争取省级专项资金350万元,积极推进2000亩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培育限上服务业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以合资入股等方式,提升金枫源运输服务业规模,实现企业提限入库。拓展农旅融合发展,加快马饮沟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园后期建设,将蔬菜种植、林木培育与观光旅游融合发展。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董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