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业经营情况影响很大,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全行业都面临的难题,特别是零售贷款普遍面临较大的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常熟银行虽难“独善其身”,但是总体表现仍处于行业较好水平。
通过上市银行披露数据,结合常熟银行股东会、投资者交流会中了解的信息,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常熟银行之所以在资产质量上持续保持较优的表现,主要在于其体系化的风险管理思维和管控措施,多部门、全链路的协同作战模式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从数据面上来看,自2016年上市以来,常熟银行贷款不良率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从2016年末的1.40%下降至2024年末的0.77%,低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0.39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不良率0.76%,较年初进一步优化,持续保持较好的风险控制能力;拨备覆盖率从2016年末的234.83%上升至2024年末的500.51%,高于上市银行平均水平超200个百分点,2025年上半年,拨备覆盖率489.53%,虽然较年初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近5倍覆盖,逆周期调节能力较强。
同时,常熟银行净息差仍然保持在上市银行较高水平、不良资产生成率保持在较优区间。该行风险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压力虽然客观存在,但从风险收益平衡的视角,我们仍然保有相当的优势和较强的逆周期调节能力。”
多年以来,常熟银行始终坚持这样的基本逻辑:人熟、地熟的本土化、网格化管理,是最有效的制胜法宝;面对面的营销获客展业模式,是最基本的前道风控;“信贷工厂”的流程化作业模式,实现了效率和风控的有效兼顾;全链路协同的闭环风控管理,是体系化作战的基本支撑。
在这样基本逻辑支撑下,通过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审批团队建设、财务和非财务软信息挖掘、智能化技术工具引入,形成了与常熟银行小微客群特征相匹配的风控体系和管理模式,该行用一组数字进行了高度概括的总结。
“1套体系”。围绕风险管理目标,以决策有序的管理体系和约束有力的考核传导机制为支撑,在数据、系统、人员、工具等基础资源的保障下,通过实施客户、行业、产品、区域等维度的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政策体系、有效识别和评估报告各类风险,形成多环节、多维度联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3个坚持”。坚持“一以贯之”的稳健风控准则,坚持“长期主义”的支农支小业务定位,坚持“数智赋能”的链路式风控运营。
“4项机制”。全面推广内控合规“四项机制”,分别为包干制、排查制、汇报制、伙伴制,从源头上管好人的风险。
“5项统一”。在管控措施上,统一指标管理,统一风控政策清单管理,统一排查提升矩阵管理,统一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统一智能风控工具引入。
“9位一体”。从风险预警、客户分类、内部评级、授信管理、用信管理、贷后管理、风险分类、责任认定、风险处置九个维度建立全流程联动作业体系。
“16宫格”。风险分类处置策略。在风险分类处置策略上,从债务人生产经营情况、担保情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四个维度进行分类,视不同情况实施相应处置策略。
在重点业务领域方面,基本盘比较稳定。大额贷款占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小微业务坚持做小做散,户均很小,强调经营属性,综合应用客户软信息,甄别客户风险,提供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风控策略调整方面,基础支撑比较扎实。基于近百人审批员队伍,广泛地开展陪调,充分挖掘、识别客户软信息,判断客户风险,将风险控制在一线,同时反馈比较聚焦的风险特征,反哺授信标准、风控规则的调整。基于积累的大量客户财务及非财务软信息数据,细化客户分层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既坚持底线思维,又综合考虑收益与风险,强调客户的综合运营管理。基于新技术的积累,成立专门的风控模型实验室,通过打造统一的风控中台,快速响应前台需求,快速迭代模型规则,动态监测模型运行情况,及时返检调整,有效管控风险。
在风控结果表现方面,压力客观存在,但积极变化也在显现。“客观来讲,我们逃不掉周期的影响,但对比同业,仍然好于绝大多数同业机构。”常熟银行表示,从各类型客户的风险表现情况来看,对公客户总体较好,没有新发生大额不良;个贷客户出险压力尚存,出险主要为2021-2023年期间投放的存量客户,客户在经历疫情、房地产下行等多轮冲击后,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对于新拓客户,主动调整风控策略,得到及时修复,从新增授信客户1年后的出险率情况来看,2021年起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近两年通过主动实施管控和策略调整,2024年开始有所回落。
面对当前市场、行业越来越大的风控压力,常熟银行表示,将努力减缓新增风险暴露,加速存量风险出清,坚持跑赢行业的风控表现,坚持收益对风险的有效覆盖,做到“两坚持两重点”:
坚持发挥体系化风险管理的优势。推进风险运营专班机制,发挥全面风险管理和“九位一体”信贷全流程协同作战体系,发扬“铁脚板”精神,扎实做好网格化管理,通过前中后台有效协同,打好风险防控立体攻坚战。
坚持风险文化的培育与传播。常熟银行扎根县域、服务小微,只有让“眼见为实,交叉检验”的风控文化延伸到每一个基层员工身上,让“铁脚板”扎进黄土地,面对面沟通,真正了解客户,持续坚持“真人、真事、真交易”的底层逻辑,才能保障业务稳健发展。
重点做好数字化风控。深化风险模型策略研究室运营,持续打造专业建模团队,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各个环节完善风控模型及策略体系,人机协同,有效管控风险。
重点做好不良清收处置。建立总行不良清收专班,统一决策部署,创新多元风险化解方式,重点推动非诉清收和温情催收,刚柔并济,让清收工作更主动、更有人情、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