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武陵山区的层叠梯田间,鹤峰县的烟叶迎来调制关键期。从采收成熟度判断到调制工艺调控,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着烟农收益。面对时间安排紧、技术要求高的双重压力,一套覆盖“技能培训、应急响应、网格服务”的三重保障机制正高效运转。鹤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的技术员们用沾满泥土的双脚丈量产业振兴路,以全天候、立体化的服务为烟农增收保驾护航。
“金叶夜校”送技下乡 点亮乡村夜间经济
夜幕降临,中营站岩屋收购组却灯火通明,近百名烟农围坐在一起,认真记着笔记。
“叶片主脉变白、支脉褪青达到三分之二,就是最佳采收时机。早采三天减收两成,晚采五天病害翻倍!”鹤峰县局调制技师易茂东用方言讲解着技术要点。
这类被农户称为“金叶夜校”的技能培训,已覆盖全县7个主产乡镇,讲师们围绕成熟采收、编烟装炕、调制操作、初分储存四大模块,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开发出本土教材,为烟农答疑解惑。截至目前,累计培训超1200人次,烟农实操考核通过率达92%。
一个故障三级响应 保障设备平稳运行
“我家烤房点不着火了!”8月2日清晨,五里乡烟农田武庚的紧急求助电话打到了鹤峰县局生产办工作人员陈章文的手机上。生产办闻讯即动,联合设备厂家组成技术专班,立即赶赴现场。
经技术人员现场排查,故障原因为燃烧机推拉杆关键螺丝松动脱落,使得生物质燃料无法正常燃烧。技术专班仅用20分钟完成配件更换与设备调试,成功挽救烟农损失。
此次快速响应,正是鹤峰县局践行“烟农急难愁盼必应”机制的缩影。随着采烤季推进,鹤峰县局以技术员“首诊”、站点“会诊”、专班“急诊”的三级应急机制,筑牢采烤保障网。
网格服务扎根一线 技术赋能全程提质
容美镇屏山村的山雾还未散去,许存兵已踩着露水走进烟农杨珍年家的院落。院角那座青灰砖块砌成的普通烤房正吞吐着热气。与自动化密集烤房相比,普通烤房依赖"看烟烤烟"的老技法,容不得半点差错。
“别看它土,火候调好了照样出金叶!”眼前的黄软叶片在晨光中流淌着光泽,许存兵终于舒展眉头。为确保技术薄弱农户顺利度过采收季,鹤峰县局选择最“笨”的办法:全程跟进制。由56名像许存兵这样的"土专家"构成的技术员队伍,在采收、装烟、烘烤、分储等各个环节进行逐户指导、现场示范,覆盖全县89个乡村、1790户烟农,山间回响着技术员们用脚步丈量出的赶“烤”答卷。
让技术人员沉下去、让应急体系快起来、让网格服务活起来,方能破除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梗阻。其价值不仅在于降损增效的经济账,更在于构建起“不落一户、不误农时”的农技服务生态。技术员汗湿的后背与烟农舒展的笑颜,正是巩固脱贫成果、赋能乡村振兴的坚实注脚。(贾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