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杨萨】8月以来,浙江、吉林、江苏等地多家中小银行下调存款利率,降幅在10到20个基点不等。值得一提的是,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部分民营银行仍有年化利率超2%的大额存单产品。
8月22日,记者以储户身份从郑州多家银行了解到,近期尚未有存款利率调降的通知。不过多位客户经理反馈,下半年还将下调存款利率,在等具体通知。从目前各行的存款产品来看,不论是定存还是大额存单产品,年化利率基本都在1.4%~1.9%之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地区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应该是银行体系的“结构性跟调”,而非政策层面的新一轮全面降息。民营银行长期普遍维持高于同业的利率可能难度较大,受净息差、风险成本与监管自律上限约束,预计呈“点状+阶段性”出现,难成行业长期主旋律。
息差承压
中小银行进一步压降负债成本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
江苏银行8月20日起将三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由1.85%下调10个基点至1.75%,起存金额1万元。
吉林龙潭华益村镇银行自8月20日起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活期存款年化利率由0.2%降至0.15%,下降5个基点;个人储蓄定期存款3个月、6个月、1年、2年期的年化利率下调10个基点分别至1.15%、1.35%、1.6%、1.65%,3年、5年期则下调20个基点分别至1.75%、1.7%。
嵊州瑞丰村镇银行日前公告称,1年、2年、3年、5年期的年化利率分别调整为0.8%、1.1%、1.15%、1.15%、1.3%、1.3%,较调整前下降10—20个基点不等。
对于部分地区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情况,曾刚认为更多是周期内的延续优化,为后续政策利率小步调整腾挪空间,但不等同于启动新一轮大幅降息。此前头部银行先行调整带动“价格锚”,区域性银行难长期维持“显著高于同业”的挂牌利率。
记者走访了郑州多家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了解到,8月份基本没有调整存款利率。从各行的存款利率来看,目前郑州市场几乎没有利率在2%以上的存款产品,利率相对较高的存款产品基本都有门槛。
“最近一次下调存款利率是2个月前,目前3年期的存款产品利率是1.9%,是存款产品中利率最高的。”郑州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只有新客资金才能申请这款年化利率1.9%的产品。
中原银行某支行客户经理称,目前有3年期年化利率1.75%的存款产品,起存金额5万元,但该产品仅郑州区域客户才能申请。
虽然近期尚未调整,但多位银行客户经理反馈,下半年还将下调存款利率,在等具体通知。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随着净息差持续下行,存量按揭与对公贷款重定价、资产端收益率中枢下移,银行需压降负债成本以稳盈利与风险缓冲。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42%。较一季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分银行类型看,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息差分别为1.31%、1.55%、1.37%、1.58%,国有大行、股份行较一季度分别收窄2bp、1bp,城商行、农商行较一季度持平。
部分民营银行推出“2字头”大额存单
值得一提的是,存款利率普遍下行的趋势下,部分民营银行仍有年化利率2%以上的存款产品。
苏商银行近期推出了2年期和3年期的大额存单,年化利率分别达2.1%、2.3%,认购起点为20万元,发行规模分别为1亿元、2亿元。
上海华瑞银行最新的存款利率显示,2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定存利率分别为2.1%、2.35%、2.3%。该行曾经推出年化利率达2.3%的大额存单,认购起点金额为20万元,持有1天后可转让。不过,此产品注明“仅限上海地区购买”。
曾刚认为,部分民营银行之所以推出较高利率的存款产品,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动因:一是负债稳定性需求。部分民营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较高、黏性不足,需用大额存单锁定中长期稳定资金;二是客群与品牌补偿。区域半径与品牌背书相对弱,通过价格提升获客效率,配合线上渠道引流与季度考核“冲量”;三是资产负债匹配。若持有收益率较高的中小微、科创或特定项目,容纳略高负债成本仍可保持正向息差。
“至于可持续性,长期普遍维持高于同业的利率难度大,受净息差、风险成本与监管自律上限约束,预计呈“点状+阶段性”出现。比如,在考核节点、专项投放或流动性阶段偏紧时上线,但难成行业长期主旋律。”曾刚认为,监管导向强调抑制高息揽储与无序竞争,推动存款利率回归理性,自律上限形成约束。
截至二季度末,民营银行的净息差为3.91%,是各类银行中最高的,但同时也下降最大。
专家:预计下半年降准概率高于降息
今年5月20日,政策利率降息后,央行宣布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0个基点。同日,六大行集体宣布下调存款挂牌利率,随后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陆续跟进。这是2025年以来国有大行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也是2022年4月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建立以来,第七次主动下调存款利率。
《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其中包括进一步完善利率调控框架,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持续强化利率政策的执行和监督,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下半年是否会降准降息?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预计今年四季度初前后,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并带动两个期限品种的LPR报价跟进下调。
曾刚认为,概率是“小步慢行、调一次看两季”,基调是“松而不泛、稳中求效”。从价格型工具方面来看,若通胀回升乏力、产出缺口修复慢,四季度存在小幅降息窗口,但节奏更偏谨慎,需兼顾银行息差可持续与汇率平衡。从数量型工具方面来看,降准的操作空间与必要性更高:一可置换部分到期MLF并降低体系资金成本;二可配合财政与地方债供给、平滑年末流动性缺口;三有助于中小银行负债端缓释压力。
“预计下半年降准概率高于降息,可能以一次普惠或定向降准为主,辅以MLF续作与公开市场操作微调;降息则更具条件性与边际性,强调配合结构性工具提升直达效率。”曾刚表示。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