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七夕的八月,“一猫一狗,两人,三餐四季”的讨论声日渐高涨,“宠物家人”成了当下年轻人最难割舍的陪伴。正因为如此,国内消费市场持续轮动的热点里,“它经济”一直屹立不倒,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黄金赛道”。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从传统食品用品到智能穿戴、AI诊疗、宠物殡葬,产业链不断延伸;从外资主导到国货崛起,市场竞争格局正在重构;从简单饲养到情感寄托,消费理念也发生深刻变革。
最近,天猫在上海举办宠物品牌CEO私享会,并在会上公布了多项行业核心业绩。自2021年升级为一级类目后连续四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年度购买用户数超过1亿大关,平台宠物行业整体年成交规模更是突破500亿元,
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它经济”浪潮中,国产品牌的崛起、科技赋能的深化以及情感消费的升级,正在共同书写着宠物行业的新篇章。
下沉市场两极分化,宠物消费呈现结构性变革
过去,中国宠物食品行业曾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比如为玛氏、雀巢普瑞纳等国际巨头提供代工服务,或者靠低价或性价比才从外资品牌口中抢得一点市场份额。
直到这五年,市场格局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而这源于以下多重因素影响:
一是年轻人与银发老人呈现两极崛起,同时情感因素驱动宠物消费走向高端化。
《2025年淘宝天猫宠物消费趋势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新财年里天猫宠物年轻新客占比超30%,而且24岁以下年轻人和50岁以上人群增速最快,两类群体将宠物视为重要的情感纽带。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这一趋势直接推动消费升级。年轻群体热衷科技智能产品,如智能喂食器、GPS追踪器年销增长超50%;银发族则关注低脂粮、处方粮等功能性产品。
二是下沉市场潜力逐渐显现,地域定制需求同步爆发。
天猫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镇宠物消费增幅超过一二线城市;尤其,三线及以下城市老年人宠物消费同比增速高达450%,是一二线银发族消费增速的2.5倍。
针对这一特性,不少品牌通过C2M模式开发“地域专属粮”,如针对南方潮湿气候的防霉猫砂、适应北方冬季的耐寒宠物服饰。
三是“专宠专用”需求兴起,产品逻辑被重构,健康管理站上C位。
白皮书显示,从购买力上看,家庭养宠消费力提升,以及中高端价格带的高增速背后,展现的是精细化的养宠新趋势。
而精细化养宠趋势也进一步催生“分品种、分年龄”定制化需求。比如国际品牌皇家宠物推出的柯基犬专用粮,其针对该品种易发关节问题和过度进食倾向设计。
不仅如此,养宠健康管理也延伸至全生命周期,预防医学成新焦点。硕腾集团数据显示,国外宠物医院超40%收入来自慢性病治疗,而国内仍以疫苗为主,增长空间巨大。
现在来看,中国宠物消费市场在人群结构下沉化、需求场景精细化、健康管理全程化三大趋势的共振下,彻底重塑了行业生态与发展逻辑。
宠物消费升级不再是高线城市专属,县域银发族的消费抢跑、年轻人对智能用品和定制粮的热衷、预防医学需求的觉醒,共同构筑了一个分层立体、总量跃迁的新市场。
国产品牌弯道超车,技术驱动高端市场突围
宠物消费这片“沃土”,最终为国产品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绝佳历史机遇。它们不再甘于代工与性价比的标签,而是以技术研发为矛,直刺外资品牌长期盘踞的高端市场腹地。
近年来,不少国产品牌企业开始摆脱“代工厂”标签,发力自主品牌,盈利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今年上半年,中宠股份受益于“顽皮”、“领先”等自主品牌规模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实现收入8.6亿,同比增长39%;海外业务也紧随其后,上半年实现收入15.75亿元,同比增长18%。尤其国内业务整体毛利率达到37.68%,同比增长2.5%。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同样是国内头部的乖宝宠物,其旗下麦富迪品牌通过“产品结构升级+全域营销渗透”,以科研创新为内核,成功蝉联5年天猫综合排名第一;旗下弗列加特品牌则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塑造高端产品力,凭借自研鲜肉处理技术,跻身天猫宠物品牌成交榜第五名。
不仅如此,头部企业还投入重金构建研发体系,通过科技赋能产品创新,打造专属数据库成竞争壁垒。
以乖宝宠物为例,其从零开始投入建立“Warm Data犬猫天性研究数据库”,积累了近亿条喂养数据,以支撑鲜肉粮工艺创新。
与此同时,智能硬件领域也突破不断。今年1月,星联未来CES首发AI+卫星通讯宠物可穿戴设备;而专注于动物影像设备研发的必康,其在东西部兽医师大会宣布其动物DR设备国内装机量已突破2000台。
港股市场的朝云集团也在透过“产品+服务”模式建构宠物产业链闭环,旗下“倔强尾巴”、“倔强嘴巴”持续进攻中高端市场;今年618消费节前一小时,朝云集团旗下“倔强嘴巴”跻身猫狗食品榜单前五,5个主粮单品破千万。
此外,国产新锐也相对擅用内容营销来建立情感连接。中宠旗下品牌顽皮签约欧阳娜娜,并通过315“透明工厂”直播展示全流程生产,强化安全信任感;还有PIDAN与故宫文创联名推出的限定猫抓板,推动销量提升200%。
国产宠物品牌的崛起,已从单纯的渠道红利迈向“技术+品牌”双轮驱动的新阶段。与此同时,智能硬件与医疗设备的国产化突破,标志着行业技术边界开始从食品向全产业链延伸。
万亿蓝海下的暗礁,行业洗牌加速
技术突破与品牌升级虽初步撕开外资防线,但供应链安全、国际巨头反扑与市场分层加剧的挑战也已悄然逼近。
当行业从爆发式增长转入精细化竞争,一场围绕核心技术、全球布局与价值链掌控力的深度洗牌正在到来。
目前来看,尽管国产品牌的线上份额有超越外资品牌的势头,但玛氏、雀巢仍占据主粮市场40%的基本盘,尤其在处方粮等高端领域优势显著。
相较之下,犬猫营养需求本质虽未变,但外资积累数十年的科研数据在短期内仍难以超越,部分品牌推出的心脏病处方粮,更是直击国产医疗研发短板。
而且服务模式也需要创新。比如,在某二手电商平台上,关于宠物上门喂养和家政服务的话题讨论热度就一直居高不下。
58到家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养宠家庭保洁的订单量同比增长2.7倍。宠物家政作为核心增长点之一,正在推动整个家政服务行业市场规模与消费意愿的持续增长。
图源来自pixabay图库
此外,原材料成本波动也在持续考验宠物行业相关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国大豆进口成本价一度达到4616元,创下月内新高;巴西大豆进口成本价更是攀升至3910元,创年内新高。
而且,受养殖成本攀升、物流链路复杂等原因,作为高端猫粮主材的三文鱼,进口批发价达到120-150元/公斤,肉质鲜美部分更是突破200元/公斤大关,尽管国产三文鱼出厂价介于80-100元之间,但口感差异,以及产能不足的现状,制约了国产替代的步伐。
此时,通过产能全球化对冲原料波动或成破局关键。目前,宠物粮出海新贵中宠股份已经先行一步,其位于美国的第一工厂已完成技术改造,美国第二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而乖宝宠物在泰国新建的生产研发中心也已正式开工。
由此可见,面对持续高企的原材料成本与尚未完全突破的技术壁垒,中国宠物企业若想真正穿越周期,不能仅固守国内市场,而必须构建全球化的供应链与研产销网络。
头部企业海外建厂的战略布局,不仅是为了降本增效,更是从“中国制造”走向“全球运营”、参与更高维度竞争的关键一步。
结语
天猫500亿成交额的背后,是宠物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发展”的拐点。未来胜负手取决于三重能力:技术层面,能否构建关键研发壁垒;供应链层面,全球化产能布局对冲外部风险;用户层面,以订阅制、健康管理等服务深化客群价值。
随着Z世代与银发族持续涌入,叠加专宠专用、智能健康等新品类爆发,这个万亿级赛道正迎来最激荡的变革期—— “谁读懂宠物与人的双重需求,谁将定义下一个十年。”
作者:琴声奏响时
来源:松果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