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特朗普想要访问中国,这本是缓和中美关系的一个积极信号。然而,在他表达访华意愿后,美方却接连对华发难,这不禁让人对其访华诚意产生质疑。与此同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出现了变化,背后原因值得深入探究。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在结束对海湾国家的访问后,沾沾自喜地宣称这些中东国家“不可能会再向中国靠拢”,同时又表示自己有意愿访问中国,理由是中美关系至关重要。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特朗普此举更多是出于为美国营造“胜利”氛围的目的。此前,中美之间爆发的关税战以美国的妥协暂时告终,特朗普试图通过访问中东三国,以三国对美妥协的成果来强化美国所谓的“胜利”形象。若不是关税战让美国尝到苦头,一贯傲慢的特朗普恐怕很难说出希望访华这样的话。
不过,特朗普的访华想法要实现并非易事。一方面,两国领导人会晤通常需要密切的高层互动作为铺垫。此前中方同意与拜登会晤,正是美国一众部级高官频繁访华促成的。但如今,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被列入中国“黑名单”,中美高层互动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最高层级会晤困难重重。
特朗普(资料图)
另一方面,从美方近期的行动来看,特朗普似乎并无多少访华诚意。在他表达访华意愿后短短96小时内,美方就连续三次对华发难。首先,特朗普声称已掐灭海湾国家靠拢中国的心思,这种干涉他国外交方向的言论,将中国视为“对手、敌人”,暴露了其不友好的态度。其次,美国威胁对国际社会中仍未对其关税政策妥协的国家单方面加征关税,试图迫使各国尽快对美妥协,以便之后集中精力对付中国。但随着中国率先打响对美反制第一枪,全球国家看到反抗美国并非没有底气,所以即便特朗普威胁不断,许多国家也并未轻易对美妥协。最后,美国废除拜登时期的《人工智能扩散法案》,推出力度更强的管制措施,意图威胁全球各国,阻止它们购买中国芯片,进而打击中国芯片产业。然而,中国成熟的制式芯片在全球市场物美价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特朗普妄图凭借一纸政令让全球国家放弃自身利益,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美方不断施压的情况下,中国也采取了相应举措。根据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三月份,中国再度减持189亿美元美债,持有美债总规模降至7654亿美元,英国超过中国成为美国第二大海外债主。曾经长期作为美债最大海外债主的中国,如今减持美债,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特朗普上台后,其一系列政策给美国经济带来极大不稳定性。为维护国家利益、规避风险,中国有必要调整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例。
美债(资料图)
特朗普一边表示想访华,一边却纵容美方在背后小动作不断,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让中方难以看到其诚意。在国际关系中,诚意是对话与合作的基础,没有诚意的访问,不仅无法推动两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紧张局势。未来,若特朗普真的希望实现访华,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摒弃对中国的无端敌意与不合理诉求,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中方展开对话,否则,他的访华计划恐将只是空中楼阁。而对于中国来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会始终坚定地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灵活调整策略应对外部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