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水溶解 - 活性炭吸附法在铂金提纯中的应用
1. 工艺原理与核心流程
王水(浓盐酸:浓硝酸 = 3:1)通过强氧化性溶解铂金,
通过活性炭吸附实现分离。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结构(比表面积 1000-1200 m²/g)对铂离子具有高亲和力,在 45°C、pH 1-2 条件下,果壳活性炭的吸附容量可达 38.31 mg/g,普通活性炭为 42.02 mg/g。吸附后的铂通过AARL 洗脱工艺解吸:在 80°C 下用氰化物溶液洗脱,铂回收率达 95%,但需配套氰化物废液处理系统以避免污染。
2. 工艺优化与工业实践
多次沉铂与煅烧:工业流程中需进行 3 次沉铂和煅烧,通过氯化铵沉淀氯铂酸铵并高温还原,最终获得纯度≥99.9% 的海绵铂。
活性炭再生: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经酸洗(10% 盐酸)和高温活化(800°C)后可重复使用,再生后吸附效率保持 85% 以上。
杂质控制:通过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去除悬浮颗粒,结合离子交换树脂(如 CH-97)进一步吸附残留金属离子,使最终铂纯度提升至 99.99%。
3. 挑战与改进方向
环境风险:王水法产生的废酸需中和处理(pH 6-9),氰化物洗脱液需通过双氧水氧化解毒,处理成本占总回收成本的 20%-30%。
吸附效率提升:纳米活性炭(孔径 2-5 nm)的吸附容量较普通活性炭提高 50%,且解吸速度加快 30%。
二、环保型脱金剂的研发进展
1. 硫脲法:低毒替代方案
反应机理:硫脲在酸性条件(pH 1-2)下与铂形成稳定络合物:
加入 Fe³⁺作为氧化剂可加速反应,铂浸出率达 95% 以上。
技术突破:中南大学研发的金蝉浸金剂(碳化三聚氰酸钠 + 硫脲)在碱性条件下协同作用,硫脲分解率降低 40%,且避免酸性腐蚀设备。
工业应用:某医药企业采用硫脲 - 树脂联合工艺,从母液(铂浓度 0.5 mg/L)中回收铂,回收率≥99.5%,成本较王水法降低 15%。
2. 生物浸出技术:绿色可持续路径
微生物吸附:假单胞菌属通过细胞表面的巯基(-SH)吸附铂离子,在 pH 5-7、温度 30-35°C 条件下,吸附容量达 5.0 mg/g。
代谢产物浸出:氧化亚铁硫杆菌分泌的硫酸和铁离子可溶解铂,浸出率达 85%,但浸出周期需 7-10 天。
技术整合:加拿大 Nautilus Minerals 将生物浸出与深海采矿结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实现铂回收率 92%,较传统工艺提升 17 个百分点。
3. 离子交换树脂法:高效选择性回收
树脂特性:大孔型螯合树脂(如 CH-97)通过硫醇基(-CH₂SH)与铂离子配位,在 pH 0-14 范围内稳定,吸附容量 150 g/L,抗铜、镍等干扰能力提升 4 倍。
解吸工艺:用 10%-15% 盐酸洗脱,铂解析率达 99.8%,再生液循环使用 50 次后性能无显著下降。
实际案例:上海某汽车拆解厂采用 “X 射线荧光分选 + 树脂吸附” 工艺,单吨催化剂铂回收率提升至 99.2%,成本降低 25%。
4. 绿色溶剂萃取:精准分离技术
离子液体应用:1 - 丁基 - 3 - 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BMIM-PF₆)在高浓度盐酸(5 mol/L)中对铂的分配系数达 10³,反萃后铂纯度≥99.9%。
协同萃取体系:N-2 - 氯苯基 - N’- 苯甲酰基硫脲与磷酸三丁酯(TBP)复配,在四级逆流萃取中铂萃取率从 75% 提升至 99.5%,萃余液铂残留 < 0.1 mg/L。
三、技术对比与未来趋势
技术路线 回收率 成本(元 / 克) 环保性 适用场景
王水 - 活性炭法 95%-98% 8-12 高污染 粗铂提纯、大宗废料处理
硫脲 - 树脂法 98%-99.5% 10-15 低毒 电子废料、催化剂回收
生物浸出法 80%-92% 5-8 环保 低品位矿、深海资源开发
离子液体萃取法 99%-99.9% 20-25 绿色 高纯铂制备、科研级回收
未来发展方向:
纳米材料赋能:石墨烯气凝胶吸附铂容量达 200 mg/g,且可通过磁场分离实现快速回收。
智能化工艺:AI 驱动的实时监测系统(如井下光谱分析 + CNN 模型)可将铂品位预测误差控制在 5% 以内,优化采矿路径。
闭环回收体系: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推动 “采矿 - 回收 - 再利用” 循环,要求 2030 年铂再生利用率≥70%,催生 “城市矿山”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