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北京报道
9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1072元,相较前一交易日中间价7.1030元,调贬42基点。回顾刚过去的8月,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466基点。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管理汇率波动已成为进出口企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考验。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上海银行在《上银“智汇避险”蓝皮书》中提出,将引入大模型与AI技术,打造智能化客户风险诊断工具,为企业提供自动化、专业化的风险识别与对冲方案,帮助中小微企业更高效地管理市场风险。宁波银行推出的新一代“外汇金管家”,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与人工智能等技术。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大湾区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曾圣钧告诉记者,AI赋能企业汇率避险的优势包括:一是可以通过分析海量历史数据(如汇率、利率、地缘政治事件)和实时变量(如新闻情绪、政策变动),多维度整合结构化数据(如财务报表)与非结构化数据(如社交媒体舆情、大宗商品价格),构建多因子预测模型,提高汇率走势预测的能力;二是可以根据预设策略自动执行交易,减少操作延迟,降低人工成本。
汇率风险三重挑战
曾圣钧指出,总体来看,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主要汇率风险包括三方面:一是在跨境交易(含债务)中因合同计价货币与本币汇率波动导致的现金流损失风险,这种风险在订单周期较长(如3—6个月)时更为显著,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二是跨国企业在合并财务报表时的财务风险,即海外子公司资产负债表因汇率波动产生的账面损益;三是汇率波动可能会对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竞争力、盈利能力等产生影响。
考虑到企业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上海银行从以下方面拓展代客避险服务的覆盖广度:深化场景服务,把外汇、利率及贵金属等避险产品,更深度地融入到企业的真实贸易、融资和资金管理等经营环节中,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避险方案;针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专项授信支持,简化申请流程,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中小微企业获得高效的专业避险服务;计划引入大模型和AI技术,打造智能化客户风险诊断工具,为企业提供自动化、专业化的风险识别和对冲方案,帮助中小微企业更便捷、高效地管理市场风险。
上海祥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振纲谈到,上海银行在外汇入账速度和衍生品交易环节提供线上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企业网银的线上交易功能与企业小额分散的现金流特征高度匹配,使企业可根据实际资金收付情况,便捷高效完成外汇避险操作。与传统线下协议交易模式相比,线上交易不仅操作简便,还可做到精准套保,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现金流发生的不同时点和金额,分批次进行交易,使得成本价格曲线更平滑。更重要的是,线上交易的透明度和实时性让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会,后续存续期管理也更方便,可实时查看持仓,大大提升资金管理效率。
AI应用场景不断深化
AI在汇率避险领域的落地应用正日益增多。
近日,渣打银行与蚂蚁国际宣布展开新合作,推出AI驱动的财资和外汇管理解决方案。据了解,该方案由双方共同研发,是渣打银行外汇自动化计划的一部分,专为支持企业实时且全天候的多币种记账与国际供应商结算的需求,协助企业有效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与外汇波动风险。通过整合系统,渣打银行能够以超过90%的准确率预测蚂蚁国际的外汇风险敞口,实现全天候、实时风险管理,并有效降低客户的外汇对冲成本。
此外,花旗集团和蚂蚁国际试行一项联合开发的人工智能增强型外汇(FX)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旨在供通过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企业使用。
曾圣钧也提到,AI赋能企业汇率避险可以解决以下难题:首先,AI可以将复杂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转化为可视化操作界面,降低企业财务人员操作难度;其次,AI系统可以实时监控汇率波动,当触发预设阈值时自动发出预警并执行止损指令,帮助企业避免损失;再者,AI可以优化对冲操作,例如根据订单执行进度灵活调整锁汇比例,降低锁汇成本。
企业自身也需加强风险管理意识。杭州幻视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外汇服务团队建议,企业应至少每月一次对外汇敞口和套保效果进行评估,并结合市场环境和现金流变化,动态调整远期合约的买入、卖出比例。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可考虑设立汇率风险管理部门或小组,专责监控敞口、执行套保计划并协调银行产品选择;同时建立分级风险预警机制,根据风险等级自动触发套保措施升级;强化业务与财务部门的协同,确保收付款时间与金额数据的及时、准确汇总。
星展中国方面也指出,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挑战和国际贸易与投资活动日益频繁,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财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把汇率波动纳入日常的财务决策,聚焦主业,尽可能降低汇率波动对主营业务以及企业财务的负面影响,实现提升经营可预测性以及管理投资风险等主营业务目标。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