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听到“金九银十”几个字,很多居民都会焦虑,担心房价又要涨了。于是,一些居民也就只能硬着头皮,赶在九、十月份前购房,从而让“金九银十”的含金量虚旺。
随着市场步入低迷状态,尽管政府、银行、房企等都在等待着“金九银十”的到来,在九、十月份来临之际,地方政府、房企等也会使出浑身解数,想促成“金九银十”的回归。但是,从效果来看,并不明显,连续几年,都没有出现“金九银十”行情,形成政策归政策、促销归促销、观望归观望的“三不靠”格局。
今年的九、十月份又已经来临,会不会出现“金九银十”呢?“金九银十”的含金量会怎样呢?能给地方政府和房企带来一份久违的喜悦吗?
据澎湃新闻报道,上海楼市新政以后,安居客上海监测数据显示,8月,上海二手房(含商业)累计网签成交19912套,同比提升11.34%,为2021年以来同期最高。其中,新政后6天网签成交4450套,较新政前6天的3802套增长17%;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8月25日—8月31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11.34万平方米,环比增加35.25%;上海链家数据显示,新政周对比前一周来看,二手房线上浏览量增长了11%,新房线上浏览量增长19%;二手房咨询量增长15%,新房咨询量增长33%。
也就是说,政府为了推动楼市恢复,或者帮助开发商促销,也是费尽心思,动足脑筋,把新政推出的时间放在了8月份的后半个月,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制造出一轮“金九银十”的行情来,从而有效提升广大居民的购房热情,推动楼市的全面恢复。而从房产中介提供的数据来看,似乎新政产生了一定作用,市场的人气、关注、咨询、交易等都有所提升和恢复。
不仅如此,按照澎湃新闻的报道,北京市场同样受政策作用的影响,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8月,北京新房累计成交3135套,二手住宅成交13331套,较上月增加547套。
虽然效果比不了上海,交易量也仍处于相对低迷状态,但是,也呈现出一定恢复迹象,感觉政策对市场还是具有一定作用的。
需要注意的是,自楼市进入政策刺激阶段以来,类似现象也不是首次了,每次新政出台,媒体也都报道,新政产生了怎样怎样的作用,住房交易扩大了,房价也稳定了。但是,很快地,政策的刺激作用就消失了,市场继续回归低迷。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和一般二线城市,政策的作用更加难以见效。
这也意味着,“金九银十”能不能到来,含金量多少,已经不取决于政策力度的大小,而在于居民的购房信心、收入预期。在银行持续降低存款利率的大背景下,指望居民在购房方面有大的动作,看来是难度不小的。
这也意味着,管理层和地方政府在政策的协同方面,还是存在不协调问题的,是没有能够有序衔接和有效配合的。地方政府为了楼市的恢复,用尽了力气,也把政策放到了极点。但是,管理层却不管不顾,持续通过降息来维护银行利益,从而导致广大居民的财富出现贬值现象,不仅达不到刺激广大居民消费的目的,反而让很多居民更加惜钱,更加不愿消费,形成恶性循环。地方政府想通过政策来刺激楼市的目的,也无法达到。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8月,百城新建住宅均价为16910元/平方米,在部分城市改善项目入市带动下,环比结构性上涨0.20%,同比上涨2.73%。分城市梯队来看,一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环比上涨0.48%,较上月扩大0.1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6.88%;二线城市环比上涨0.21%,较上月收窄0.02个百分点,同比上涨1.64%;三四线代表城市环比下跌0.25%,较上月扩大0.06个百分点,同比下跌1.06%。
从数据不难看出,三四线城市的楼市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还在进一步恶化。如此,指望“金九银十”出现,估计也会失望。最有可能的现象是,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有些“金九”迹象,特别是上海与北京,在新政刺激下,出现一小波市场行情,给人以“金九”的感觉,一般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就不要指望了。至于“银十”,可能性就更小了,甚至可以说肯定没有。在消费问题上,还是应当把希望更多寄托在文旅、体育、养身、健身、餐饮等方面,楼市则应当是顺其自然。
对,楼市已经到了顺其自然的时候了,不要再用政策刺激了。目前的楼市,就算政策能够起到刺激作用,也是拔苗助长,透支了后几个月的市场需求,接下来,就会用更加低迷来回报。与其浪费政策,不如顺其自然。什么“金九银十”,也不要再指望了。政府要做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帮助房企稳住资金链,不要出现资金链严重断裂风险。在此基础上,用顺其自然来推动市场平稳有序,让广大居民也放平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