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产业迈入研发成果加速转化、商业价值持续兑现的关键周期。刚刚落幕的2025年中报披露季,多家创新药企业交出上半年亮眼成绩单。恒瑞医药上半年创新药收入首次突破六成,高达95.61亿元;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也保持高增。截至目前,已有9家创新药企迈入千亿市值俱乐部。
然而,随着创新药研发成果加速转化为临床和市场应用,支付端的可持续性与高效性已成为行业实现价值兑现的核心环节。创新药的高研发成本决定了其市场价格往往不菲,如何让这些救命药既能覆盖更多患者,又能确保药企获得合理回报,同时保障支付方的成本可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医保基金虽然承担了大部分基础保障,但面对高值创新药快速增长,其覆盖能力和支付效率仍存在局限,业绩呼吁加速引入多元化的支付手段,惠民保、商业健康险、慈善赠药、创新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逐渐兴起,为创新药支付提供了全新途径。其中,第三方平台在多元支付体系中的作用愈发凸显。他们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数据资源和专业能力,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搭建起患者、保险公司、药企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优化创新药支付流程,提高支付效率,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
以镁信健康为例,其平台化的创新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多方协同的典型样本。镁信健康以“创新药械支付解决方案+商业健康险服务”为双核心,构建起多方协同的支付生态。在创新药械支付领域,镁信健康并非简单提供支付工具,而是针对不同创新药的临床属性与患者需求,设计个性化解决方案。例如,其联合保险公司开发的创新药专项疗效保险,不仅覆盖患者用药期间的费用风险,更建立疗效挂钩机制——若患者用药后未达到预设疗效,可获得保费返还或费用补偿,既减轻患者“用药无效”的经济风险,也降低了患者的一次性支付压力。同时,依托大数据与 AI 技术,镁信健康可精准评估患者用药风险,合理制定保险费率,既保障患者权益,也确保保险产品的长期可持续性。
在商业健康险服务领域,镁信健康则扮演专业综合服务商角色,为保险公司提供全链条支持。通过整合医疗数据、药品数据以及患者健康数据,协助保险公司明确创新药赔付标准、设计差异化保障责任,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帮助保险公司扩大创新药保障范围。此外,镁信健康搭建的患者服务平台,可提供从疾病诊断咨询、治疗方案匹配,到药品购买指导、费用报销协助的全流程服务,打通就医-用药-支付的断点,显著提升患者体验。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镁信健康已与超140家药企建立合作,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中的90%,助力约40%的已上市创新药实现快速落地。
这种生态模式的价值,正体现在对各方需求的精准满足上:对于患者而言,更低的用药成本与更便捷的服务,意味着用得起创新药的愿望成为现实;对保险公司而言,专业的数据支持与风控能力,帮助其在创新药保险领域实现风险可控、产品可行,提升市场竞争力;对药企而言,支付渠道的拓宽与患者可及性的提升,加速了创新药的商业化进程,让研发投入快速转化为市场价值。
当前,创新药产业的价值释放已不再局限于研发端,支付端创新正成为决定行业长期增长的关键变量。随着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商保产品创新加速,叠加镁信健康等第三方平台的深度介入,中国创新药正逐步实现从“能研发”到“能用得上、用得起”的跨越。可以预见,在多元支付生态的持续完善下,中国创新药将进入“研发-商业化-支付” 良性循环的新阶段,而镁信健康这类平台,也将继续作为生态枢纽,发挥桥梁与引擎作用,推动行业增长曲线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