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记者 尹睿
当一种延续千年的“硬通货”开始拥抱数字化,全球黄金市场或许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近日,世界黄金协会(WGC)宣布,计划于明年第一季度在伦敦试点推出名为“集合黄金权益”(Pooled Gold Interests, PGI)的数字黄金单位。它意图通过数字化与信托结构,创建一种新的黄金交易、结算和抵押方式。
这意味着,伦敦9000亿美元的实物黄金市场,或将迎来第三种交易模式——既非“分配式”(涉及特定金条的"分配"黄金交易),也非“未分配式”(对一定数量黄金具有索取权但不指定具体金条的“非分配式黄金”交易),而是一种全新的、高度标准化的数字权益凭证。
世界黄金协会首席执行官泰达维(David Tait)直言,尽管很多投资者正是因为黄金的实物属性和无交易对手风险而将其视为避险资产,但黄金必须走向数字化,才能扩大市场覆盖、融入现代金融基础设施。在他看来,数字化能激活资产负债表上“沉睡的黄金”,使其从静态的无收益资产,转变为可用于保证金要求、抵押品管理的盈利性资产。银行与机构投资者或将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世界黄金协会首次尝试用技术重构黄金市场。今年1月,其与伦敦金银市场协会(LBMA)合作推出基于区块链的“金条完整性计划”,旨在为每根金条建立可追溯的“数字护照”。尽管目前该数据库的采用仍显缓慢,但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首席执行官表示,在精炼商群体中“采用情况极为顺利”,伦敦金银市场协会优质交割名单中96%的企业已加入该计划。
回看市场表现,黄金的价格走势为其数字化提供着“天时”。金价在过去三年中实现翻倍,本周更创下历史新高,包括瑞银、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机构继续看多后市,甚至提出2026年金价可能挑战4000美元/盎司的观点。宏观层面上,全球央行持续购金、地缘政治风险未消、美元信用体系波动,都在为黄金注入长期动能。
而在中国,普通投资者对黄金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从黄金ETF到首饰金条,从积存金到黄金概念股,“买金”已成为大众资产配置中的重要选项。不少个人投资者遗憾“曾经看错行情”,也有人因提前布局而“满面春风”。一旦“数字黄金”正式落地,普通用户或将有机会以更低门槛、更高效的方式参与黄金投资,甚至像交易数字货币一样交易黄金。
不过,数字黄金的前路并非一片坦途。最大的阻力来自市场本身的“惯性”:伦敦黄金市场长期由风险规避的既得利益者主导,他们对改变现有模式缺乏动力。上述“金条完整性计划” 区块链数据库的采用率低迷,也暗示了传统机构对数字化的谨慎态度。正如黄金交易平台BullionVault研究总监Adrian Ash所言,“这像是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此外,还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黄金正面临被加密货币和挂钩传统资产的稳定币等竞争对手取代的风险。
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数字黄金”或许不会立刻颠覆市场,却会为黄金投资打开新的想象空间,也为传统资产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重要样本。不过,当“硬通货”开始赶时髦,如何平衡“数字化”与“实物属性”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