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或许终将到来,但迟到的正义早已失去其应有的意义。当正义未能在最需要它的时候及时降临,所谓的正义便沦为一纸空谈。这不再是简单的争议,即便事后有所补偿,那也只能算作一种弥补,而非真正的正义。补偿永远无法弥补受害者所承受的痛苦与创伤,就像破碎的镜子,即便重新拼凑,裂痕依然存在。
2019年,美国作家E.珍·卡罗尔(E. Jean Carroll)勇敢地站了出来,公开指控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1996年于纽约一家高档百货公司的试衣间内对她实施性侵。这起案件在沉寂多年后终于有了初步结果,但为何说是短暂落幕?因为这场法律拉锯战远未结束,未来仍存在诸多变数。
这起案件从任何角度来看都充满戏剧性,且涉及的数字和影响都堪称巨大。无论是从案发时间跨度、涉案人物的特殊身份,还是案件的持续时间与最终判决结果,都令人咋舌。原告卡罗尔现年81岁,曾是美国著名时尚杂志《Elle》的资深专栏作家;被告特朗普也已79岁高龄,曾两度入主白宫。单从年龄来看,两人都已步入耄耋之年。即便回溯到30年前案发时,两人也都已年过半百,实在难以想象还会发生性侵这类案件。更令人费解的是,为何时隔二十多年才选择报案?
根据卡罗尔的证词,1996年时,特朗普声称要为一位女孩购买礼物,邀请她作为时尚顾问一同前往百货公司挑选。然而当卡罗尔如约而至后,却发现自己竟成了特朗普眼中的礼物。卡罗尔控诉道:特朗普强行将她推入更衣室并实施了强奸。此后数年,双方展开了漫长的法律拉锯战。
特朗普的应对策略堪称教科书式的否认。他先是斩钉截铁地表示完全不认识卡罗尔,甚至在2023年的庭审中还坚称我根本不知道这个女人是谁。随后,他又开始对卡罗尔的外貌进行人身攻击,声称她完全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这种策略明显意在贬低对方,抬高自己,潜台词就是你这么丑,我怎么可能对你有兴趣。众所周知,特朗普素以口无遮拦著称,这些极具侮辱性的言论对一个女性,尤其是年长的女性而言,无疑是巨大的二次伤害。
但这还不是全部。特朗普进一步质疑卡罗尔的动机,称其指控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是为了推销新书而编造的谎言,甚至暗示这是民主党策划的政治迫害。这一招直接将案件性质引向了政治斗争的方向,为事件蒙上了阴谋论的色彩。
面对如此恶劣的指控,卡罗尔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她直接亮出了一张1990年代的公开合照,照片中特朗普、卡罗尔及特朗普前妻等人赫然在列,彻底戳穿了特朗普不认识她的谎言。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成为最有力的证据——难道她能穿越时空伪造这样的合影吗?
2022年11月,卡罗尔再次提起诉讼,这次除了性侵指控外,还增加了诽谤罪名。至此,这起案件实际上分成了两部分:2019年的性侵诉讼被称为卡罗尔一号案,2022年的诽谤诉讼则是卡罗尔二号案。特朗普的口无遮拦,最终为自己招来了更多法律麻烦。
2023年5月,纽约联邦陪审团作出裁决,认定特朗普对卡罗尔实施了性虐待,但未达到法律意义上的强奸,判决赔偿500万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诽谤罪名在此次判决中成立,这个看似次要的罪名后来却成为案件的关键转折点。
2024年1月,法院对卡罗尔二号案作出更严厉的判决。由于特朗普的诽谤言论导致卡罗尔收到数百次死亡威胁、数千条辱骂信息,并因此失去工作,法院判决特朗普赔偿1830万美元。更惊人的是,法院还额外追加了6500万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这一创纪录的赔偿金额,旨在通过经济手段迫使特朗普停止诽谤行为。法院明确表示:宪法保障言论自由,但也保护公民不受诽谤的权利。如果继续侵害他人权益,惩罚将会不断加重。
这一判决具有深远意义,它向所有公众人物发出明确信号:即便是总统,滥用权力诽谤他人也将付出惨重代价。权力必须受到制约,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特朗普自然不服,搬出总统豁免权试图翻案。但2025年9月8日,美国联邦第二巡回上诉法院维持原判,裁定特朗普需支付总计8330万美元的赔偿。法院认定特朗普的诽谤言论纯属个人行为,与总统职责无关,不适用豁免权。判决书指出,特朗普的言论带有明显恶意,并直接引发了针对卡罗尔的网络暴力,高额赔偿完全合理。
然而,这场世纪诉讼真的结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特朗普仍可上诉至最高法院,案件最终能否盖棺定论还存在变数。更何况作为前总统,特朗普若拒不执行判决,如何强制执行也将是棘手的问题。这场关乎正义与权力的较量,或许还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