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自己的钱,还得先打招呼、交代用途,啥情况?”
“哪天急着用钱,银行会不会卡壳?”
最近,大额取现的新规矩在群里刷屏,焦虑声一片。钱存进去图的是随取随有,如今添流程,谁都会愣一下。别急,9月起的变化一次给你说清楚:
为啥突然设门槛?具体要办哪些手续?
往下看,一文全捋顺。
首先说一说新规。
取钱门槛悄悄加高。以前孩子交学费、装修买料,十几万现金说取就取。如今单笔过十万,得先给银行打招呼。预约、填表、讲用途,一步不能少。资金来源也要交代清,柜员得核对。小区叔叔取十五万交首付,购房合同被当场留底。名字、金额、用途全登记,册子上写得明明白白。
有人吐槽“故意折腾”,其实监管算盘就三个:
先反洗钱。
去年上亿案值几千起,现金匿名是犯罪温床。黑钱喜欢现金,不留名、不留痕。银行先问用途,等于把暗道安上摄像头,跑不了。
多写一句,就是把洗钱的水龙头提前拧紧。再砍电诈。
今年上半年大额现提占被骗资金四成以上。骗子得手后最爱让人取现金,车子一到ATM就秒提光。提前预约+登记,等于给账户装刹车,半路能截停。
最后控风险。
先报用途,银行就能提前盯异常。突然取五十万说“家用”,系统红灯立马闪。柜面多问两句,犯罪计划可能当场穿帮。
对普通人只是多打几个字,对坏人却是多堵一堵墙。
想把钱顺利抱回家,记住“三步走”就行。
第一步,先打招呼。
手机银行、APP、电话都能预约。预约页面选“大额取现”,金额、日期、网点一口气填完,后台立刻排单。
最好提前一天动手,临时抱佛脚可能得多等半天。确认短信别删,到号时柜台扫码就能调出记录。
第二步,别忘带证。
身份证加银行卡是标配,如果钱是发工资、买房、理财到账。顺手把合同、流水也带上,省得来回跑。大额来源问得细,工资附个单位证明,买房带购房合同。材料一次带齐,柜员审核几分钟搞定,缺一样就得再排号。
第三步,写用途。
表格上填“婚礼红包”“交学费”“装修款”都行。用途写得越具体越好,只写“家用”可能被追问,写成“孩子大学学费”直接通过。系统比对可疑关键词,正常需求不会触发风控。字写清楚、金额小写大写一致,点钞机哗哗过,整张流程三分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