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8日,联合国十年来首次恢复对伊朗的全面制裁,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新一轮制裁包括武器禁运、资产冻结及金融管制等措施,再次使伊朗的核计划陷入困境。德黑兰的货币市场因此剧烈波动,伊朗里亚尔汇率跌至历史最低,普通民众面对的通货膨胀率也超过了40%。
这一举措不仅对伊朗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也激起了国内强硬派与改革派的不同反应。强硬派对核协议的终结表示欢迎,认为这是对伊朗更有利的局面,而改革派则忧虑制裁会进一步加重本就脆弱的国民经济,导致民生困境加剧。
制裁背景与争议
伊朗问题在国际局势中日益成为焦点,这次制裁重启正是由欧洲三国(E3)依据伊核协议中的“快速恢复”机制推动的。该机制原本设计目的是确保伊朗的核计划不偏离和平用途,作为交换,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然而,随着美国2018年单方面退出核协议,局势发生了变化。虽然伊朗严格遵守协议条款,特朗普政府却实施了单方面的制裁,这使得双方的关系不断恶化。
与此同时,伊朗与俄罗斯认为西方国家滥用了这一“快速恢复”机制,并指出其不公。然而,美国及其盟友则认为伊朗现在处于几十年来最弱的状态,且伊朗被指控向俄罗斯提供用于乌克兰战争的无人机,令西方不满。双方的分歧加剧,使得本应维持国际秩序的机制陷入争议,伊朗局势也因此愈发复杂。
制裁对伊朗经济与民生的影响
联合国的制裁重启为伊朗经济带来沉重打击。9月28日,伊朗的经济形势急剧恶化,货币市场出现混乱,里亚尔汇率跌至历史冰点,1美元兑换113万里亚尔。与此同时,通货膨胀率也急剧上升,超过40%。随着生活成本的飙升,民众的购买力迅速下降,社会的不安情绪加剧。
在制裁的压力下,伊朗的食品、住房等基本生活品价格迅速上涨,民众生活负担沉重。对于伊朗的中小企业来说,制裁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许多企业面临倒闭风险,经济的支柱正在逐渐崩塌。总的来说,伊朗的经济和民生都在这场制裁风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伊朗内部的反应与应对
面对制裁,伊朗内部的反应呈现出两极化。强硬派认为,核协议从一开始就带来了损失,现在制裁重启反而让伊朗摆脱了西方的束缚。像赛义德·贾利利等极端保守派人物,通过社交媒体公开谴责核协议,宣称伊朗应采取强硬态度,化解西方的要求。对于他们来说,制裁的重启可能是摆脱西方压力的契机。
然而,改革派则担忧制裁将使民众生活更加困苦,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应对经济困境,缓解民众的压力。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伊朗已经为制裁做好了准备,并坚定表示不会屈服。他还强调,伊朗将依靠与邻国及金砖国家的合作,帮助应对外部压力,并呼吁国内团结,形成对外抗压的力量。同时,伊朗外交部对欧洲三国的行为表示强烈抗议,称“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启动是非法和不合理的,并表明伊朗将坚定捍卫自身利益。
国际社会的反应
伊朗的制裁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国家对制裁的合法性提出质疑,认为这可能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以色列和美国曾在2018年联合对伊朗发起过为期12天的军事打击,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因此有分析人士担心,制裁会成为新的军事冲突的导火索。
中国则明确表态,呼吁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中方强调,外交手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倡议各方保持冷静,通过谈判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学者分析认为,联合国恢复制裁的意义更多是象征性的,与美国单方面施加的极限制裁相比,其实际效果有限。
结语
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重启不仅对伊朗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加剧了国内外的紧张局势。伊朗虽然面临困境,但在困境中坚持抵抗,并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与国内团结。国际社会对此局势也有不同的看法与呼吁。解决伊朗问题,仍需各方保持冷静,推动和平与理性对话,方能实现地区和世界的长期和平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