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黄金协会提出一项颠覆性提案,计划于2026年在英国伦敦推出由实物黄金支持的数字代币,旨在彻底改变黄金的交易、结算和抵押方式。
据悉,这项名为“黄金权益池”(PGI)的新数字化业务模式,将允许银行和投资者买卖独立账户中持有的实物黄金的部分所有权。世界黄金协会首席执行官泰达维(David Tait)此前表示,这种新形式将首次实现在黄金生态系统内以数字方式流转黄金,将其用作抵押品。
目前,尽管许多投资者正因黄金的实物属性及无交易对手风险而视其为热门的避险资产,但泰达维认为必须实现黄金数字化,以拓展市场覆盖面。
会有哪些影响?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数字黄金”的推出是黄金市场数字化转型的尝试,它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伦敦金库中的实物黄金代币化,或可解决传统黄金市场中流动性割裂、交易鉴定复杂及抵押效率的问题。其计划构建的不可篡改区块链数据库,或可提升市场透明度与信任度,而“黄金权益池”模式也可实现黄金的碎片化持有,显著降低小额投资者的参与门槛。这一创新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严格的托管机制确保数字凭证与实物黄金的完全对应,以及充足的黄金储备支撑。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进一步对记者表示,在提升市场效率方面,“数字黄金”还可作为抵押品,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实现质押、借贷与流动性挖矿,拓展黄金的金融属性。
王鹏认为,“数字黄金”的推出也会促使投资者行为转变。首先是小额投资普及:“数字黄金”的“小额起投”特性契合年轻投资者的偏好,推动黄金投资大众化;其次是收益型资产崛起:通过DeFi协议实现生息、分割投资等功能,解决黄金“无收益”痛点,提升资产吸引力;再次是文化认知升级:结合NFT(非同质化代币)、虚拟世界等场景,黄金投资将融入日常生活,例如虚实融合的黄金收藏与会员权益体系。
不仅如此,“数字黄金”还将推动行业生态重塑。“其一是传统机构转型:银行、黄金交易所等需整合‘数字黄金’技术,优化托管、结算等服务,以应对竞争;其二是监管框架将完善:需建立全球统一的法律协议与技术标准,平衡透明度与安全性,防范托管风险与合规不确定性;其三是跨市场融合:‘数字黄金’或与加密货币、传统金融资产形成联动,推动‘链上传统金融’(On-chain TradFi)发展。”王鹏说。
面临哪些挑战?
在王鹏看来,从长期而言,“数字黄金”或推动黄金从“传统战略资产”向“未来数字资产”蝶变,在DeFi、消费文化等领域开拓新增长空间。然而,其发展需要技术落地、监管协同与市场接受度形成合力,未来需在创新与风险平衡中稳步推进。
“‘数字黄金’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挑战。数字技术的安全性是首要问题,尽管区块链等技术具有一定安全性,但仍可能面临黑客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一旦‘数字黄金’的数字记录被篡改或泄露,将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此外,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由于‘数字黄金’是一种新兴的金融产品,现有的监管框架可能无法完全适应其特点。如何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既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又鼓励创新,是监管机构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表示。
契合全球数字化发展态势的“数字黄金”将如何与实物黄金对接?会取代实物黄金吗?
高政扬认为,从长期发展看,“数字黄金”可能会与实物形态形成互补共生关系,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资产配置选择。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建议,市场参与者可密切关注“数字黄金”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特别是底层黄金资产的审计机制、托管安排与法律结构。在参与初期,应将“数字黄金”视为对传统黄金投资方式的补充,并在充分理解产品规则和风险的前提下,审慎地将其纳入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组合中。(记者 王彤旭)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