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碳”目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驱动下,传统建筑业正迎来一场由人工智能引领的深刻变革。过去依赖经验与人工试算的设计模式,正在被数据驱动、算法赋能的智能决策系统所取代。
广东众图科技有限公司。 受访者 供图
在“AI启未来——人工智能优秀应用案例征集活动”中,广东众图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精益投资优化系统(),将生成式AI、知识图谱与系统优化技术深度融合,赋能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结构设计与成本管控。
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
长期以来,建筑工程的设计优化高度依赖结构工程师的经验判断,存在主观性强、试算周期长、优化空间难以量化等问题。尤其是在大型复杂项目中,设计冗余普遍存在,导致材料浪费和碳排放增加。
而众图科技的AI精益投资优化系统,通过整合海量结构设计图纸、计算模型、国家规范及专家经验图谱,构建起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AI模型,实现了从“人脑试错”到“算法寻优”的范式转变。
该系统采用“系统优化+知识图谱+机器学习”核心技术路径,能够对建筑结构进行多维度智能分析,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精准优化钢筋、混凝土等主材用量。
实际应用数据显示,系统已在超270米地标建筑、政府文旅项目、高科技产业园等场景中完成2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优化,综合成本降低5%-15%,累计节省建设投资约10亿元,节约钢筋5万吨、混凝土60万立方米,间接减碳达26万吨。
以南海艺术中心项目为例,通过AI优化实现降本1462万元,减少钢材近1200吨,充分展现了技术的经济与环境双重效益。
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设计效率与精度,更推动了工程管理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优化”转型,使成本控制前置化、科学化,为行业提供了可量化、可复制的智能决策路径。
重塑了公共投资管理逻辑
技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否融入现实场景并创造可持续的商业与社会价值。
今年7月,佛山市南海区政府正式发布《建设工程项目AI结构设计优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财政性资金项目强制实施AI结构优化审查,开创了全国地方政府系统化应用AI技术提升投资效益的先河。这一“南海实践”的落地,标志着AI从企业级工具升级为政府治理手段,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该政策要求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通过参数复核、模拟计算和模型验证等智能手段进行结构优化,确保公共资金使用更加高效透明。众图科技的AI系统作为核心技术支撑,为政策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底座。业内观察指出,政府投资工程往往体量大、标准高,但成本控制机制相对薄弱,AI的引入不仅填补了技术空白,更重塑了公共投资的管理逻辑。
与此同时,众图科技采用“按节省额20%-30%提成”的商业模式,实现了“见效果才收费”,降低了客户采纳新技术的门槛,增强了技术价值的可衡量性。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契合了建设单位的核心诉求,也为AI在工程领域的商业化推广提供了可行路径。
可以预见,随着政策支持、技术成熟与市场需求的共振,AI将在建筑业扮演越来越核心的角色。而如何打破数据壁垒、建立行业标准、培育复合型人才,将是决定这场智能化革命能否真正落地的关键所在。
南方+记者 昌道励 许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