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1月3日消息, 经国务院批准,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韩国银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互换规模为4000亿元人民币/70万亿韩元,协议有效期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
双方再次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货币金融合作,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什么是本币互换?为什么要进行本币互换?
《人民日报》今年10月介绍,双边本币互换是指两国(地区)的中央银行(货币当局)在互信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有抵押的融资安排,一方以本币为质押,获取另一方等值货币。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可以把本币互换想象成央行之间开立的一张“货币信用卡”。比如中欧双方签订本币互换协议后,当欧洲的银行需要人民币给企业支付从中国进口的货款时,欧央行就可以动用这张“信用卡”,用即时汇率从中国人民银行换取人民币,到期之后,双方再按原汇率换回货币并支付少量利息。
双边本币互换在维护金融稳定、提供流动性支持、支持双边贸易和投资等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前中国企业在境外做生意,一般需要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再把美元换成对方的货币。汇率波动可能对利润产生影响,还得交不少手续费。 有了本币互换,双方做生意直接用本币结算,既方便又免受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
                    上一篇:两大银行宣布:暂停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