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一女子从银行买的金条,没想到一检验竟是假的。女子又急又气,找银行讨说法,交涉无果后报警。11月4日,石柱警方发布了这起案件的侦破进展:银行发出的金条是真的,真金变假金,原是因为被她的闺蜜调了包。真相披露后,关注此事的人们唏嘘不已。
银行买的金条咋是假的呢
石柱的覃女士是当地的一名富家女。3年前,看好黄金“硬通货”属性的她从某银行购买了一些包括金条在内的黄金产品,存放在自家的保险柜里。
最近黄金价格持续走高,覃女士心情大好。10月17日,她从保险柜取出一根50克的金条,拿去某银行兑换现金。可银行工作人员查看了她的金条后露出异样的神情,随后告诉她:金条可能是假的。覃女士十分吃惊:“我的金条是从你们银行购买的,买了回去就一直放在家里的保险柜里,怎么会是假的呢?”
本着对客户负责的态度,银行工作人员认真检验了覃女士送来的金条,确定覃女士的金条是假的。
“我的金条是从你们银行购买的,是假的也是你们的责任!”对这一结果,覃女士自然无法接受,怀疑银行可能因为管理不善,导致工作人员售假等,银行工作人员有口难辩。
交涉无果,覃女士选择了向石柱县公安局报警。
刑警深入调查渐现端倪
覃女士从银行购买的金条一查竟是假的,此事如不及时查清,无疑将严重影响银行的业务和声誉。接报后银行领导和石柱警方高度重视。石柱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在第一时间抽调精兵强将展开调查。
经查,覃女士3年前在某银行购买的50克金条情况属实,而其手中的金条编号在银行系统内也查证无误,也就是说,她手中的金条有身份证明,但货是假的。
带着深深的疑问,民警赶赴现场展开调查。覃女士介绍,自己购买回金条后,放置在家中保险柜里,上了锁很安全,民警检查了她家保险柜的外观,发现毫无被撬动痕迹。
案子侦办陷入僵局,警方决定转换思路,从黄金交易环节寻找突破口。办案民警在对县城内所有的黄金回收店铺进行了走访调查后,掌握到一条重要线索:一名姓黄的女子近期在某黄金回收店铺贩卖过一根50克,上面印有某银行名称的金条,还贩卖了价值3万余元的其它黄金首饰,这一线索与石柱警方掌握到情况高度吻合,于是民警开始重点调查黄某。
原是闺蜜以假换真调包
民警经过调查发现,黄某曾有网购50克假金条的购物记录,且黄某与受害人覃女士系闺蜜,还曾经多次在覃女士家借住过,黄某“熟人作案”的嫌疑上升。
民警随即传唤黄某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在证据面前,黄某交待了盗窃闺蜜覃女士金条及其它黄金首饰的犯罪事实。
原来,犯罪嫌疑人黄某在第一次借住在闺蜜覃女士家时,无意中发现覃女士保险柜并未上锁,且里面存放有金条、首饰,黄某某便动起了歪心思。起初黄某只是盗窃少量黄金首饰进行贩卖变现,而受害人覃女士并没察觉自己的黄金丢失,于是黄某胆子愈加大了起来,索性从网上买来一根假金条,将覃女士保险柜内的真金条进行调包。在这期间覃女士始终没有察觉异常,黄某又盗走保险柜内的黄金手镯等首饰贩卖变现。
目前,警方已追回9.5万元涉案赃款并发还覃女士,犯罪嫌疑人黄某已被采取刑事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新闻提醒:
购买黄金后可考虑交银行保管
随着金价持续走高,银行销售的投资金条被不少人视为“硬通货”。有银行相关人士提醒:金条购买容易,但变现却有许多回购规定。卖黄金最好“在哪买、在哪卖”,这样更容易互相建立信任,也能减少回收中的纠纷;购买后不要轻易打开金条的塑封膜,以免造成损失;金条有包装有鉴定证书,塑封膜和包装最好不要打开,以免影响后面去银行换现。去银行变现,需带上买的金条、身份证,回执单等;出于安全等方面考虑,一般家庭不妨在选购银行金条的同时,考虑银行的“贵金属寄存服务”,将它交银行代为保管。
上游财经-重庆晨报记者 杨圣泉 通讯员 牟亚
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