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房子还能升值,银行是绝不会轻易卖掉的。
最近有多家银行正在加速推进房产直售业务。
这个业务的意思是,银行通过债权剥离取等手段,获得不良贷款处置房源的产权,再以房东身份直接往楼市出售。
其实一直有银行当卖家在网上卖房的事情。但银行处置房产这件事的推进速度明显加快了,甚至有些银行在售房产已经超过了1000套。

有你我熟悉的农业银行、建设银行这些大行;也有兰州银行、吉林银行这样的地方小银行。
都在卖,而且规模都不小。
比如兰州银行2025年挂了1700多套,吉林银行挂了超过2000套,规模基本上翻番。
当然官方的叫法是加速盘活银行不良资产。实际上就是把未来涨不了,也没别人要的房子挂出去卖掉。
我不会妄自揣测这个事情和法拍市场饱和有没有关系,我只能说银行直售这个形式,其实和法拍房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
孙少睡之前的文章里,我几乎是没有聊过法拍房的。因为真的很容易造成恐慌,前几天不就因为一个假的百分比封了一堆大V吗?
就是这么敏感。
中指法拍数据库监测,截至今年9月底,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法拍市场挂拍各类法拍房源数量54.7万套,较2024年同期57.6万套同比减少约4.9%。
我们不纠结数字涨跌问题,因为这个套数其实挺多的,因为但凡能撑住,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不会轻易断供的。
对于银行来说,收回来的断供房在法拍市场流拍,就从别人的不良资产变成了自己的不良资产。
法拍不掉,就只能留在自己手里。但如果房价还能稳定,或者还有希望回暖,银行当然是不会卖的。
但辜朝明有个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讲的是资产价格下跌后,企业和个人都忙着还债,没人借钱投资,经济就熄火了。
银行现在做的,就是这个理论说的事情。
一方面,银行的资产端在缩水。收回来的房子的市场价格还在跌。
另一方面,银行的负债端压力很大。房地产相关的不良贷款率在抬头,这是公开的秘密。
2024年数据,有的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已经超过9%,哪个银行不能说。2025年三季度,招某商银行的
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是4.24%。
而且,个人住房按揭的不良率也在上升。新的数据没找到,有个2024年末的数据,工行和农行的这个数值在1.1%左右。
楼市资产贬值,风险还在累积,我相信任何一个理性主体的选择都是一样的:收缩,去杠杆,卖掉风险资产,换回现金。
所以银行卖房和之前我们说真的有人敢卖掉了自己唯一的房子,内核是一样的。都是在主动修复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只不过银行的体量更大,决心更坚决。
当然了,个人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勇气也是非常大的。
很戏谑的一点是,银行不仅在卖收回来的断供房,甚至在卖自己以前的办公楼、员工宿舍。这信号就更强烈了。
非核心资产全部要变现,准备过冬。当然十五五的规划是非常好的,消费水平和整体经济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
至少从当前来看,还是一个“负债最小化”的趋势,远远没到谈及
“利润最大化”的时候。
所以,银行这个在房地产腾飞过程中最大的多头,正式开始看空了。
在房地产过去二十年的黄金时代,银行是最大的多头,通过源源不断的信贷支撑起了整个市场的繁荣。房价上涨,银行赚得盆满钵满,皆大欢喜。
但现在情况变了,银行这个最核心的玩家,开始亲自下场、打折甩卖房子了,这个行为不顾及市场情绪,不在乎资产价格,只求摆脱。
普通人看在眼里,担忧在心里。银行是不会看错的,因为它掌握着最全面、最真实的信贷数据,比谁都清楚水温的变化。
它直接增加二手房的供给,而且卖多少都是纯利润。小区里普通业主挂200万,银行直接150万走人,房东怎么玩?还有没有人在乎所谓的二手房价格体系?
现在它开始亲自卖房了,急不可耐。而且它的行动,普通人只能认为是正确的。
那房东怎么办?房东眼睁睁看着,没有任何办法。
要么咬牙坚持,等市场找到最终的平衡那天,要么就直接退出竞争,能剩下多少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