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市场走出了典型的分化行情,截至中午收盘,A股这边上证指数仅仅微跌0.16%,收盘报4022.89点,盘中还一度翻红,继续刷新着十年新高记录;而深市则明显弱势,创业板指跌了1.74%,科创50也下跌1.5%。两市半日成交额达到1.25万亿元,交投依然活跃,但资金的态度明显发生了变化。
港股那边情况更为低迷,恒生指数下跌1.26%,恒生科技指数更是重挫2.20%。港股市场的大幅调整,主要受到美联储鹰派立场强化的影响。昨晚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言论,令市场对12月降息的概率预期骤然下降。这一转变引发美股大幅下挫,并直接拖累今日亚太市场表现。
从板块表现来看,今天市场呈现出清晰的"避高就低"特征。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房地产板块上涨1.17%,银行板块上涨1.11%,综合板块上涨0.96%,这些防御性板块在市场调整中获得了资金的避险青睐。其中,银行板块的上涨主要源于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资金从高估值板块向低估值、高分红板块进行风格切换。
跌幅方面,电子板块下跌1.95%,通信板块下跌1.36%,电力设备下跌1.06%,传媒板块下跌1.06%。电子与通信板块受全球科技产业链情绪扰动影响,叠加港股科技股集体下挫传导至A股科技板块,导致估值承压。电力设备板块则可能受前期涨幅过高后的获利回吐影响。
港股方面的行业轮动特征与A股形成鲜明对比:恒生互联网科技业下跌2.75%,恒生传媒下跌2.76%,恒生沪深港科技精选50下跌3.10%,这些板块跌幅居前,成为拖累恒生科技指数的主要力量。该板块连续多日承压,反映国际市场对中概股监管、盈利预期下调及资金外流的持续担忧。与此同时,恒生A股银行上涨1.10%、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上涨0.82%逆势上涨,显示资金在港股市场亦向低估值、政策支持板块迁移。
创新药概念今天延续活跃态势,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个股表现强势。这个板块的强势并非偶然,政策面的持续利好提供了坚实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创新药板块三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实现了36%的高速增长,归母净利润由亏转盈,基本面改善的迹象相当明显。
人工智能概念今天出现内部分化,虽然部分个股上涨,但整个算力链条却表现低迷。这种分化恰恰反映了市场当前的审慎态度——资金更愿意拥抱有实质技术突破的多模态大模型方向,而对单纯的概念炒作保持警惕。
今天领涨板块中,银行股的强势表现值得深入探讨。在不确定性加大的市场环境下,低估值、高股息的银行股自然成为资金的避风港。更重要的是,在金融资产荒的背景下,红利资产的配置价值持续凸显。当市场对未来增长前景存在分歧时,这类资产就成了不错的防御选择。
创新药板块的崛起同样有其深层逻辑。除了政策支持外,行业基本面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经过前期的调整,创新药板块的估值已经回归合理区间,而三季度业绩的大幅改善则为股价上涨提供了新的催化剂。
展望后市,市场可能延续结构性分化格局。上证指数在银行、地产等低估值板块支撑下预计保持韧性,而创业板及科技板块仍面临估值调整压力。
配置方面,维持"哑铃型"配置策略较为稳妥:一端是调整后性价比回升的科技板块;另一端是前期涨幅较低的红利资产和部分顺周期板块。
上一篇:沪指翻红 银行板块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