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战略
英国成立国防创新署,每年投入4亿英镑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发展
据英国政府官网7月1日消息,英国国防创新署(UKDI)于当日正式成立,旨在推动尖端技术研究成果转化,并为英国武装部队提供创新技术。据悉,该部门每年将获得4亿英镑预算,以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实现颠覆性技术的快速识别、开发和部署,并将其应用于前线。此外,英国战略司令部(UK Strategic Command)也将更名为网络与特种作战司令部(CSOC),以突出其在网络领域的领导地位。
信息
美国Leidos公司已与北约通信与信息局签订价值8700万美元合同
据ITBEAR网6月30日消息,美国Leidos公司已与北约通信与信息局(NATO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gency)签订一项价值8700万美元的合同,旨在开发一套集中式IT解决方案,利用私有云技术提升北约的网络安全和网络弹性。根据合同,Leidos将牵头一个由多国公司组成的团队。该项目旨在提升网络的可扩展性,并支持北约的数字化转型工作。Leidos数字现代化部门总裁史蒂夫·赫尔(Steve Hull)表示:“这个项目体现了我们对北约长期以来的承诺,我们将利用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安全、适应作战需求的能力
俄罗斯收紧芯片本地化认证标准,2030年起强制使用国产材料
据SecurityLab网7月1日消息,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提出修订第719号政府决议,拟全面收紧芯片本地化认定标准。根据草案,未来仅在俄罗斯注册知识产权将不再构成“国产”资格,处理器与集成电路产品需在俄境内完成包括封装和现代化在内的实际生产工艺,才能获得本地化满分认证。工贸部表示该改革方案已与主要企业达成共识。
俄罗斯启动SIM卡实名生物识别制度,外国人7月起逐步断网
据SecurityLab网7月1日消息,俄罗斯自今日起对未完成统一生物识别系统(UBS)注册的外国公民实施通信限制。根据俄罗斯数字发展部新规,所有外国人必须在7月1日前完成生物识别数据登记,否则将面临逐步断网。目前已有逾200万外国人完成注册,但俄罗斯境内登记外国人总数近990万,仍有大量用户面临通信中断风险。数字发展部表示,此举旨在提升对境内外国人的通信管理水平并推进数字身份统一。
韩国将量子随机数生成器与先进AI芯片设计列为国家战略技术
据ChosunBiz网6月24日消息,韩国目前已正式将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量子随机数生成器与先进人工智能半导体设计列为国家战略技术,此举表明韩国政府将加大对高安全性通信和低功耗人工智能平台的支持力度。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EYL公司的量子随机数生成器(QRNG)已被纳为战略技术框架中的量子密码学与量子通信类别。该公司的QRNG技术利用量子固有的不可预测性生成随机数,这种随机数是加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
美国国际开发署正式关闭
据美国国务院7月1日消息,美国国务卿卢比奥宣布,自7月1日起,美国国际开发署将正式停止执行对外援助任务,符合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剩余项目将移交给美国国务院实施。
自此特朗普政府正式关闭运营了近64年的美国国际开发署。
英国“工程生物学加速器”计划开放第三轮申请
据UKRI官网7月1日消息,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与Science Creates的“工程生物学(EngBio)加速器”计划第三轮申请现已开放。项目核心的工程生物学技术应适用于生物医学、环境解决、粮食系统和清洁增长四个领域,混合项目将于10月20日开始,为期九周。
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开创性融资机制,助力预防粮食危机升级
据FAO官网7月1日消息,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冲击性粮食危机融资基金”(FSFC),旨在预测并预防粮食紧急情况升级。该机制汇集以下关键要素:预防性行动和快速反应融资;公私混合融资;采用尖端分析技术应对多达12种灾害,包括干旱、洪水、蝗虫爆发、热带气旋、价格冲击和冲突;设立首个综合风险监测室,提供实时监测、早期发现、预警和响应。
能源
美国参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去中国化”
据CNN7月1日消息,美国参议院通过《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该法案以“重塑美国能源安全”为口号,旨在收紧通胀削减法案(IRA)下的新能源补贴政策,新增“外国关注实体”条款,对中国等国设下了极为严苛的系统性障碍,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的“去中国化”。
法国、马来西亚公司合作,开发用于货运的氢电动力无人机
据中国科协航空发动机产学联合体7月1日消息,法国氢燃料电池公司H3 Dynamics和马来西亚PJBumi Technologies公司正在合作开发固定翼氢电货运无人飞机,并计划将其在东南亚部署运营。在此次合作中,双方将利用H3 Dynamics公司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和PJBumi公司的专利粉末储氢技术扩大无人机的生产运营,满足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药品、海上搜救、农业调查等需求。
海洋
美国防部加大海军无人系统资金投入
据军队认知网6月30日消息,美国国防部将在2026财年国防预算中为海军的无人海上系统投入5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2亿美元,旨在应对来自中国、伊朗和也门等国日益增长的海上威胁。此次资金将用于采购多种无人平台,包括中型无人水面艇(MUSV)、无人潜航器(UUV)和无人机(UAS)。此外,海军计划采购三架舰载MQ-25无人机。这些投资是国防部134亿美元自主系统预算的一部分,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从传统有人舰队向无人化海上力量的转型。
日本将于明年开采深海稀土
据日经亚洲网6月30日消息,日本计划于2026年1月启动试点项目,首次从海底提取稀土元素,目标是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该项目由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负责,通过“地球号”钻探船进行开采活动,作业地点为距南鸟岛约100–150公里、深达5500米的海域。首期将回收约35吨泥浆,预计每吨含2公斤的稀土。据报道,该区域海底富含稀土与多金属结核,估计含16万吨稀土氧化物,或开辟商业化深海采矿新路径。
德国海军将在北极巡逻
据国防邮报网6月30日消息,德国海军将派遣巡逻舰对北极海域进行常态巡逻,以应对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军事扩张,并加强与丹麦在格陵兰及北极重要海域的协同监视。这是德国首次持续执行北极航行任务,标志其在高北地区海上存在与行动能力的重大提升,相关巡逻行动被认为是德国加强北约北极态势感知与威慑能力的重要举措。
荷兰国防部推进商用无人潜航器升级,加快北约部署
据NextGenDefense网站6月30日消息,荷兰公司Lobster Robotics正与荷兰国防部合作,将其“Scout”无人潜航器升级为军用平台,用于水雷搜寻与海底侦查任务。该潜航器配备高分辨率成像、智能传感与自动目标分类功能,极大缩短人工审查时间。此外,“Scout”还将成为北约“快速采纳行动计划”(RAAP)下的首批试点技术之一,该项目旨在加快军民两用技术投入实战,目前“Scout”无人潜航器正在荷兰海域进行实地迭代测试,并向北约盟友开放观摩学习。
韩国韩华海洋建造韩国第二艘极地科考破冰船
据贝尔德海事网7月2日消息,韩国韩华海洋公司(Hanwha Ocean)被选定为韩国海洋水产部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的建造方,该船将补充韩国现有“Araon”号破冰船的能力。新一代极地科考破冰船设计排水量为16560吨,采用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动力,按照PC3的破冰等级建造,具备在零下45摄氏度极端低温环境下破冰1.5米的能力。韩华海洋将于本月启动设计工作,计划于2029年底前完工,以提升韩国对南极与北极的科考能力。
韩国公司参与海底通信网络建设
据海洋新闻与技术网6月30日消息,韩国公司LS Marine Solution于6月20日宣布,将参与大型海底通信网络扩建项目,并于2025至2027年间在南部海域铺设约230公里光缆。海底光缆作为数据中心与AI服务器间高速传输的核心基础设施,需求持续上升,该网络旨在应对AI与云计算带动的数据流量激增。据了解,拥有30余年铺缆经验的LS Marine正积极拓展业务至海上风电与电网工程,已签下1580万美元离岸风电项目合约,同时正在建造全球最大HVDC敷缆船。该公司表示将借此巩固其在全球数字与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领先地位。
航空
韩空军授予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价值17.6亿美元合同,用于采办第二批次20架KF-21战机
据koreajoongangdaily网站6月28日消息,韩空军授予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一份价值2.39万亿韩元(合17.6亿美元)的合同,用于采办第二批次20架KF-21战机。按照规划,韩空军计划在2028年接收40架KF-21战机,其中首批20架KF-21战机将于2026下半年交付。KF-21战机旨在取代韩空军老化的F-4“幻影”和F-5“虎”式战机,为实现空中现代化军事能力提供支持。
美空军拟在2026财年内完成A-10攻击机的退役工作
据DefenseOne网站7月1日消息,美空军在2026财年预算中提出拟于2026财年内完成A-10攻击机的退役工作,以为未来满足实战需求的新型武器提供更多资金。此前,美空军多次提出A-10攻击机退役申请,但因弥补空中力量等因素被长期推迟退役。美空军称,A-10攻击机延迟退役导致空军每财年维护费用相当于多支出72架A-10采办费用,严重阻碍了新式武器装备的发展。
美国雷神公司与日本三菱电机公司达成授权生产协议,将先进型“海麻雀”导弹Block 2型的生产授权交由日本本土完成
据Asian Military Review网站7月1日消息,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与日本三菱电机公司(MELCO)达成价值约2.5亿美元的授权生产协议,将先进型“海麻雀”导弹(Evolved Sea Sparrow Missile,简称ESSM)Block 2型的生产授权交由日本本土完成。ESSM Block 2是目前美军主力使用的一种中程舰载防空导弹,具备“主动雷达导引”能力,可自主追踪并攻击来袭目标,极大提升了拦截效率和作战弹性。未来这些导弹将在三菱电机位于日本本土的生产设施内制造,进一步加强日本海上防空作战能力。该型导弹实现在日本本土生产将进一步加强日本海上防空作战能力。
航天
美国AST 与Fairwinds成功完成全球首个非地面网络战术卫星通信演示
据convergedigest网站6月30日消息,美国AST与Fairwinds合作,成功完成全球首个非地面网络(NTN)战术卫星通信演示,首次实现标准未改装智能手机直接通过卫星传输高通量数据、语音及视频。测试场景涵盖国防关键应用,包括通过VPN与战术突击套件(TAK)实时互联、TAK多媒体流传输及安全多方视频通话,验证了天基通信在战术场景中的可行性。此次演示在夏威夷瓦胡岛网关设施附近进行,获美国印太司令部多军种参与支持,旨在评估天基直连设备通信在拒止环境下构建弹性战术网络的能力。
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利用“新谢泼德”号火箭完成第十三次载人亚轨道飞行任务
据DeepNewz网站6月30日消息,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利用“新谢泼德”号火箭完成第十三次载人亚轨道飞行任务。在此次飞行任务共搭载6名乘客到达距地105-106千米高度,升空约10分钟后安全着陆。此次任务代号为NS-33,是“新谢泼德”火箭在2025年的第五次飞行,其中包括四次亚轨道载人飞行。
新材料
韩国科学技术院将电路集成到纺织品,能够有效、精准地监测战斗人员的运动动态
据Tech Xplore 6月30日消息,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电子纺织品平台,将电子电路直接“绘制”到织物上,能够反映个体作战人员的独特特征和各种作战场景。研究人员将具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聚合物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结合在一起,开发了一种拉伸/弯曲传感器油墨,其拉伸率高达102%,即使经过10000次重复测试也能保持稳定的性能。同时,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电极墨水,将银(Ag)薄片与硬质聚苯乙烯(PS)聚合物相结合,精确控制浸渍程度(墨水渗透织物的程度),从而有效地连接织物的两面或多层。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电子纺织平台能够有效、精准地理解战斗人员的运动动态。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pj 柔性电子学》(npj flexible Electronics)期刊。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发了新型集电器,用于制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电能力的电池
据AZO Materials 6月30日消息,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集电器(电池的关键部件),以制造兼具卓越能量密度和持久快速充电能力的电池。这种新型集电器由行业合作伙伴Soteria电池创新集团制造,是一种夹在极薄铜层或铝层之间的聚合物。ORNL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新型组件可以将集电器成本降低85%,为续航里程提供27%的额外能量,并且在经过一千次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能量密度,即使在极端快速充电条件下,电池材料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快地降解。这种新型集电器的性能与传统集电器相当,但重量却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左右,使电动汽车在相同电量下能够行驶更远的距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能源与环境材料》(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期刊。
先进制造
美国陆军拨款超过1.07亿美元用于开发和部署新型车辆保护系统
据外军防务前沿7月1日消息,美国陆军拨款超过1.07亿美元用于开发和部署新型车辆保护系统(VPS),包括先进的激光警告接收器、隐身增强涂层和被动装甲套件。2026财年基础采购资金“支持激光预警接收器和车辆基础套件的接收、存储、集成、A套件的采购和安装”。(1)GM1911 VPS基础套件,具有激光预警接收器(LWR),提供“基于激光探测传感器的地面作战系统对敌人威胁的早期预警”。(2)除了主动威胁检测外,美国陆军还计划在380多辆车上实施GM1912 VPS签名管理涂料。该文件称,这种特殊涂层旨在降低热探测的可能性,“是陆军隐藏、欺骗和遮蔽分层生存能力方法的一部分”。(3)此外,美陆军还将采购GM1914 VPS顶部攻击保护。这些被动式装甲套件旨在通过加强车辆隔间和舱口来防御头顶威胁。美国陆军打算采购足够装备4个装甲旅战斗队的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