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路透社6月26日援引四名贸易消息人士的话称,多家中国饲料制造商联合签署协议,计划7月采购3万吨阿根廷大豆豆粕。据悉,这是自2019年中阿签署协议,准许阿根廷大豆豆粕输入中国以来的首笔订单。消息人士透露,这批豆粕成交价格为每吨360美元(成本+运费),预计9月运抵中国广东。这笔价值超千万美元的订单,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经贸格局中显得格外引人关注。
特朗普再次上台后,宣布“对等关税”政策,使得中美关税战火重燃。中国在重构供应链方面动作迅速,在液化天然气、石油、肉类以及大豆等多个领域,减少甚至停止从美国进口。比如在大豆领域,2016 - 2024年,美国在中国大豆进口市场的份额从40%锐减至18% 。中国企业将目光投向其他国家,其中就包括阿根廷。
阿根廷总统米莱(资料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豆粕消费国,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油和豆粕出口国。此前,中国豆粕大多来自进口大豆的再加工,进口大豆主要源于巴西和美国,且2019年虽对阿根廷豆粕开放市场,但无大宗采购记录。此次采购阿根廷豆粕,是中国推动农产品进口多元化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保障关键动物饲料原料供应,应对中美贸易争端长期化风险。同时,阿根廷豆粕价格较中国本地产豆粕有优势,这也是促成订单的因素之一。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措施,不仅影响了中国,也给美国自身相关产业带来沉重打击。美国乙烷出口量约一半销往中国,出口停止损害了美中两国相关企业利益。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指出,新一轮贸易争端会让美国大豆出口失去更多海外市场份额,甚至导致美国农民在2027年前破产。在2018 - 2019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损失超270亿美元,其中与中国反制关税直接相关的达257亿美元,豆农损失占7成以上。为安抚农民,特朗普曾推出280亿美元救济计划,但补贴分配引发公平性争议。
面对国内企业界压力以及关键州选票产业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特朗普态度发生转变。当地时间7月2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解除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对华出口限制,包括新思科技、楷登电子和西门子。同一天,美国政府撤销对美国两大乙烷生产和出口商几周前实施的限制性许可要求,恢复对华乙烷出口,已有8艘船只驶往中国。
在特朗普的观念里,他对欧盟并不看重,其副总统万斯前段时间在欧洲的讲话,更是展现出特朗普政府对欧盟的蔑视。然而,在2025年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欧洲国家不应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而要走“第三条路”,构建“新联盟” 。这可视为欧盟对美国态度的一个转变。
特朗普(资料图)
欧盟在经贸等诸多问题上正陷入两难。一方面,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对汽车领域征收25%关税,对几乎所有其他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为应对美国关税,欧盟也曾决定对美国总额210亿欧元的进口产品加征至多50%的关税。另一方面,欧盟又担心与美国彻底闹僵会失去美国市场,同时在一些领域也需要美国的合作。
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准备好与美国达成一项原则性协议”,但谈判若失败,欧盟也将采取反制措施。据知情人士透露,欧盟愿意接受美国对欧盟出口商品征收10%的普遍关税,前提是美方承诺在医药、酒类、半导体和商用飞机等关键领域降低关税税率,并给予汽车及零部件、钢和铝等领域配额和豁免。欧盟这种看似妥协的态度,引起了内部一些人士的批评,部分人认为这损害了欧盟的利益和主权。
欧盟(资料图)
此外,近期稀土问题也让欧盟焦虑不已。中国是欧盟最重要的稀土供应方,此前欧盟主管官员称欧盟稀土进口“100%依赖中国” 。中国依法对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欧盟抱怨中国对欧洲稀土出口下降,对欧洲企业造成严重影响,并打算在中欧领导人会晤时重点讨论该问题。欧盟既担忧在稀土等关键资源上依赖中国,又担心与美国合作对抗中国会让自身陷入更不利的境地。
此次中阿豆粕大单,以及背后中国在贸易领域的一系列动作,使得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华贸易政策,而欧盟在中美博弈以及自身与美国的复杂关系中,显得更加焦虑和被动。未来,中美欧三边在贸易等国际关系中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值得持续关注。